今天钓鱼人给各位分享垂钓黄尾用什么钩子合适的相关知识,其中也会对钓黄尾钩子要不要倒刺?进行详细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一般正常情况下,可以根据个人习惯,可要可不要。鱼钩选择,推荐使用0.2-0.3新关东或者是1号伊势尼,也可以使用最小那两号海夕。反正原则就是:钩子小且轻,有没有倒刺就要看你个人选择习惯,一般来讲就钓黄尾来说有倒刺的跑鱼概率低一些。
一、袖钩袖钩是钓黄尾鱼常用的钩型,特点是钩条细、钩门窄、钩柄长、钩尖直、有或无倒刺,优点是钩身轻便于鱼吸食饵料、钩柄长便于中鱼后能快速卸鱼、钩型小适合钓小型鱼类,钓黄尾鱼时可根据鱼情、水情、季节等因素选用2~6号袖钩。二、溪流钩溪流钩是钓黄尾鱼常用的钩型,特点是钩条细、钩门宽、钩柄短、钩尖直、有倒刺,优点是钩身轻便于鱼吞食钩饵、钩门宽能牢牢钩住鱼嘴,缺点是强度低易被大鱼拉变形,钓黄尾鱼时可根据鱼情、水情、季节等因素选用2~6号溪流钩。三、海夕钩海夕钩是钓黄尾鱼常用的钩型,特点是钩条细、钩门宽、钩柄长、钩尖稍向内敛,优点是钩身轻便于小鱼吞食钩饵、钩门宽能牢牢钩住鱼唇、钩尖稍向内敛能防止脱钩跑鱼,钓黄尾鱼时可根据鱼情、水情、季节等因素选用1~3号海夕钩。四、伊豆钩伊豆钩是钓黄尾鱼常用的钩型,特点是钩条适中、钩门窄、钩柄长、钩尖呈歪嘴状、有倒刺,优点是中鱼率高且适合挂蚯蚓等活饵,缺点是易拉豁鱼唇且双钩时子线易缠绕,钓黄尾鱼时可根据鱼情、水情、季节等因素选用2~5号伊豆钩。
7-8号比较合适。翻板钩组的鱼钩数量,基本上是在3到6枚,在这里要注意,鱼钩越多,发生缠线的几率越高,一般要选择4枚鱼钩,这样保证上鱼率的同时,也有效地降低了缠线带给我的困扰。
线组搭配水库常见的个体稍大的黄尾在250-750克之间,建议采用1.0#主线,0.6#子线,2-3号袖钩即可;而100-300克的黄尾,可用0.8#主线,0.3#子线,1.5-2号钩。若是钓50-150克的小黄尾,则建议用0.6#主线,搭配0.3#子线和0.8或1号袖钩。黄尾嘴小,吃口轻, 线组要尽量放细,相比钓同等大小的鲫鱼,线组放小一倍以上,使其更容易入口。常用的鲫鱼钓钩,钩门窄、钩尖长、钩柄长,这样的鱼钩适合钓底,容易打实口,但是在浮钓黄尾时,由于它的钩柄长,黄尾吃食时上唇会伸缩,容易挡口,特别是长的钩尖,容易往内弯,鱼可以吃到饵料,但咬不到钓钩,因此不适合钓黄尾。
黄尾鲴的觅食特性想要钓好黄尾,首先就要了解它的特性,钓鱼人想要钓好鱼,就要了解鱼的觅食习惯,这样才能有的放矢。黄尾和大部分常见淡水鱼不同的是,口下位,吻略长呈弧形,以下颌角质边缘刮食底层藻类等食物。正是这样的特性造成了钓鱼人的不便,最为常见的现象是浮漂出现动作造成空杆,或者锚鱼等,主要原因就是其形状和觅食习惯造成的。当黄尾靠近饵料后,因是口下位,也就是说鱼嘴偏下方,它采取的是刮食方法,鱼吻突出会触碰到钓线造成浮漂的虚假信号。这就是很多不太熟悉黄尾的钓友经常看见鱼口抬杆不中鱼的原因。更有很大几率造成锚鱼,所以很多不太会钓黄尾的钓友认为黄尾冲击力巨大,其实黄尾虽然力气大,但没有想象中那么严重,觉得力气大是大多是锚中鱼体,自然会觉得冲击力大,如果锚中的是尾部位置,半斤的黄尾给钓鱼人的感觉都不亚于3、5斤的鲤鱼,但这其实并不真实。钓底还是钓浮恐怕很多钓友都在纠结这个问题,针对黄尾采取哪种钓法,我的经验是无论钓浮还是钓底都可以,无非是采取的策略不同。首先是钓底,因为黄尾的自身构造问题,钓底是最容易出现上述空杆、锚鱼问题的,但这不是不能解决的。要解决黄尾蹭线问题,那么可以在调漂时采取调钝的方法,例如调平水钓4目,尽量让子线大幅度弯曲,双钩躺底,这样很大程度就避免了蹭线造成的虚假信号。同时鱼钩不要使用太大型号,黄尾跟红尾相比,嘴要小很多,只要是正口不是锚鱼的话,其实袖4号钩都可以,当然也要根据当前水域黄尾的平均大小而定,但多数伊势尼2、3号也足够了。其次是钓浮,很多钓友会采取这个方式,归根结底一是黄尾属于中下层鱼种,不会经常在底部巡游,二是因为钓浮可以适当缓解蹭线问题,但也无法完全避免。毕竟黄尾的自身结构注定了无法完全避免蹭线。就我个人而言,最近两三年总结出来的经验,如果单纯轮钓浮还是钓底,我更倾向于钓底,毕竟采用钓钝的方法还是可以出现很多正口的。但我有更好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请继续阅读本文。饵料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技巧在谈办法之前,我们先简单聊一聊饵料,黄尾和大多数对象鱼一样,属于杂食性鱼种,但偏向腥。而且这类鱼种有一个共同性就是需要密度,只有密度到一定程度后才可以作为对象鱼种,那么既然密度到达可以垂钓的程度,其实这类野生鱼对饵料要求并不高,在小鱼闹窝不严重的情况下,加腥是很好的选择。没必要在饵料上太在意,只要注意状态即可,饵球要圆润,否则会同样产生虚假信号。本文的重点到了,钓黄尾和红尾、翘嘴一样,更多的是钓技上面考虑的更多,黄尾同样可以借鉴钓红尾的方法,只不过有一点点区别,下面我会重点提到。这个技巧就是长子线大钩距,底浮钓法。可能我的粉丝看过我以前专门讲述过这类钓法,但确实也比较适合黄尾鱼,只不过需要稍稍变通一下。什么是长子线,1.5米的子线对折后,上钩子线约3-40公分左右,那么下钩子线近1米长,如此大的钩距就是为了兼顾两个不同的鱼层,下钩躺底,上钩钓浮。这里和钓翘嘴略有不同的是,需要下钩再钝一些,完全躺底,如果有必要可以在下钩子线上穿过一个铅皮座和八字环,在靠近鱼钩的位置固定好太空豆,彻底把下钩躺底。这样的技巧就是为了兼顾不同鱼层,因为无论是钓底还是钓浮,都只能照顾一个鱼层,这种方法很好的解决了中下层鱼种,包括不限于黄尾、红尾、翘嘴、鳊鱼、草鱼等常见鱼种。这种底浮钓法是特别适合中下层鱼种的。如果发现黄尾彻底离底,那么可以去掉铅皮,调整为下钩离底,上钩钓浮(更高)的方式,尤其是配合飞铅后,长子线摆幅更大,更利于鱼发现饵料进行索饵。
黄尾鲴属于小型鱼类,但是挣扎力气比较大,使用硬竿子也不会出现断线跑鱼的现象,但是硬竿子更能体会遛鱼的乐趣。主线根据鱼情配置1号左右,子线0.6-0.8为主,子线长度不宜太长,15厘米左右为宜。由于黄尾鲴口裂小,口裂上长下短,所以用钩不能大,1—3.5号袖钩比较适合它吸入口。浮标的选择,要依据天气的变化和鱼情的快慢而定;鱼摄食强烈时,选择标身适中、翻身快、稳定性强的2—3号硬尾标(11—13目)或软尾标;鱼开口小时最好选用细长身、短碳脚、细长硬尾的灵敏度较高的小号浮标,这样可以有效放大鱼咬钩的信号。
黄尾鲴喜欢吃水底或者岸边石头上的藻类和青苔,所以在任何水域中出钓黄尾鲴,都不适合钓深,因为深水底部没有藻类。所以垂钓黄尾鲴,鱼竿一般不超过4.5米。钓位可以选在水库的大坝上,大坝延伸到水中可能有很多石头或者水泥地,这些地方会有很多藻类、青苔这些天然的食物。缺点就是此类地方地形比较复杂,大坝比较陡的话一定要注意安全。而且水底可能石头比较多,注意防止挂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