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钓鱼人给各位分享姜子牙钓鱼用什么诱饵的相关知识,其中也会对姜子牙为何直钩钓鱼?(姜子牙为什么用直鱼钩钓鱼)进行详细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姜子牙(约前1156年—约前1017年),姜姓,吕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单呼牙,也称吕尚,别号飞熊。商朝末年人。西周政治家、军事家,齐国开国君主。
在商纣王时期,有个叫姜尚的人,字子牙。他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精通兵法战略,胸怀大志。姜子牙出身低微,却满腹经纶、壮志凌云,深信自己能干一番事业。听说西伯姬昌尊贤纳士、广施仁政,年逾七旬的他便千里迢迢投奔西歧。但是来到西歧后,他不是迫不及待地前去毛遂自荐,而是来到渭水北岸的住了下来。此后,他每日垂钓于渭水之上,等待姬昌的到来。姜尚的钓法奇特,短干长线,线系竹钩,不用诱饵之食,钓杆也不垂到水里,离水面有三尺高,并且一边钓鱼一边自言自语,“姜尚钓鱼,愿者上钩。”一个叫武吉的樵夫,看到姜子牙不挂鱼饵的直鱼钩,嘲讽道:“像你这样钓鱼,别说三年,就是一百年,也钓不到一条鱼。”姜尚说:“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曲中取鱼不是大丈夫所为,我宁愿在直中取,而不向曲中求。我的鱼钩不是为了钓鱼,而是要钓王与侯。”后来,他果然钓到了周文王姬昌。姬昌兴周伐纣,迫切需要招揽人才,他断定年逾古稀的姜子牙是栋梁之才。于是,他斋食三日,沐浴更 衣,带着厚礼,亲自前往聘请姜子牙。姜子牙辅佐周文王兴邦立国,后 又辅助周武理发灭掉了触。姜子牙被赋王封于齐地,实现了建功立业的愿望。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释义:今多比喻心甘情愿的落入别人的谋划。类似的故事有“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典故:姜尚的钓法奇特,短干长线,线系竹钩,不用诱饵之食,钓杆也不垂到水里,离水面有三尺高,并且一边钓鱼一边自言自语,“姜尚钓鱼,愿者上钩。”一个叫武吉的樵夫,看到姜子牙不挂鱼饵的直鱼钩,嘲讽道:“像你这样钓鱼,别说三年,就是一百年,也钓不到一条鱼。”姜尚说:“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曲中取鱼不是大丈夫所为,我宁愿在直中取,而不向曲中求。我的鱼钩不是为了钓鱼,而是要钓王与侯。”
有一天,周文王坐着车,带着他儿子和兵士到渭水北岸去打猎。在渭水边,他看见一个头发花白的老翁在河岸上坐着钓鱼。他的钓法奇特,短干长线,线系竹钩,不用诱饵之食,文王看了很奇怪,就下了车,笑着跟他聊起来。老翁说:“姜尚钓鱼,钓杆离水面有三尺高,愿者上钩。”经过一番谈话,知道他叫姜尚,是一个精通兵法的能人。文王非常高兴,就请姜尚一起回宫。姜尚辅佐文王,兴邦立国,帮助姬昌之子周武王姬发,灭掉了商朝。自己也被武王封于齐地,实现了建功立业的愿望。姜子牙钓出的可谓是一条“王候大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