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被文王封为丞相,帮助文王、武王伐纣,创立了周朝。成语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比喻为了求贤,心甘情愿地上圈套。
出自典故的成语太公钓鱼、平易近人、千金一笑。太公钓鱼 商朝末年,纣王荒*无度,残暴不仁,人民生活非常艰苦。大臣姜子牙不能忍受纣王的胡作非为,就躲到渭水河边过着隐居的日子。
典故出自晋·苻朗《苻子·方外》,文载:“太公涓钓于隐溪,五十有六年矣,而未尝得一鱼。鲁连闻之,往而观其钓焉。太公涓跪石隐崖,不饵而钓,仰咏俛吟,及暮而释竿。”今多比喻心甘情愿的落入别人的谋划。
太公奇特的钓鱼方法,终于传到了姬昌那里。姬昌知道后,派一名士兵去叫他来。
后来,姜子牙连续辅佐文王、武王,**了纣王的统治,建立了中国历史上年代最长久的周朝。“太公钓鱼”比喻心甘情愿上圈套。
一个叫武吉的樵夫,看到姜子牙不挂鱼饵的直鱼钩,嘲讽道:“像你这样钓鱼,别说三年,就是一百年,也钓不到一条鱼。”姜尚说:“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曲中取鱼不是大丈夫所为,我宁愿在直中取,而不向曲中求。
1、姜太公直钩钓鱼,愿者上钩,其意不在钓鱼,而在做人。姜子牙通过直钩钓鱼,向别人显示他的做人的三个风格和态度。第一个是“不弯”;第一个是“不藏”;第三个是“不求”。
2、第1种说法是客观的分析。鱼钩确实是直钩,利用的原理就是直钩可以卡在鱼嘴里,再稍微动一下就牢牢的勾在鱼的上嘴唇上了。姜子牙在钓鱼的方法上也经过了研究,没有鱼饵也能钓到鱼,只因那鱼钩会像虫子一样游动。
3、但姜子牙觉得自己半百之龄、又和文王没有交情,很难获得文王赏识。于是在文王回都途中,在一河边,用没有鱼饵的直钩钓鱼。大家知道,鱼钩是弯的,但是姜子牙却用直钩(那其实也不能叫钩了)、不用鱼饵,钓到了很多鱼。
4、文王觉得很奇怪,就下车和他聊天。周文王在和姜尚的谈话中,发现他是一个眼光远大、知识渊博的人,精通政治、经济、军事。周文王于是立他为国相,辅助他夺取帝国。而姜太公用直钩钓鱼的故事也流传开来。
太公钓鱼的寓意和道理如下:追求卓越:姜太公是一个追求卓越的人,他在钓鱼的过程中,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技巧,以期望得到更多的鱼。这也提醒我们在生活中应该不断追求卓越,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技能。
“太公钓鱼”这个成语出自《庄子》,原意是指鱼竿不必深入水中即可钓到鱼,象征人心纯净,波澜不惊。后来,这个成语被用于形容某人的深谋远虑,及时应变,不失机会。
太公钓鱼的寓意和道理是:要善于隐藏自己,不要暴露自己的意图和目标。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韬光养晦,不轻易显露自己的才华和能力,以免引起他人的嫉妒和攻击。
后人用“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比喻甘愿去做可能吃亏上当的事。该俗语在句中可作宾语、分句,也可独立成句。也说“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成语寓意 应学习太公积极、自信的生活态度。
这个故事的道理耐心等待,时机成熟则行动。姜太公钓鱼的故事说明,在实现自己的目标时,需要有耐心和毅力,必须等待时机,直到最合适的机会出现。也暗示坚持目标,并始终保持决心和毅力,会得到最想要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