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钓鱼技巧 >
在现实社会中,世事万物都有它的神秘性和偶然性。钓鱼有时候也是一样,在很多钓鱼人的垂钓故事中,就有许多关于超过竿、线负载的大鱼也能奇迹般地被钓获的例子。这样超乎寻常的例子并不是技术上的作用所能说得过去的,也并不是什么法能够做得到的。这实际上是自然现象中偶然性所带来的结果。例如2000年5月的一天,我在一经常钓鱼的水库垂钓。这里的地势陡,水又深(离岸3米的地方就有4米深)。我使用一支4.5米的超硬调碳纤竿(竿的质量肯定一般,因为价格才60元)。此时,小白条鱼很多,且个体都较大。为图轻松、快捷,我把竿头的前4节竿都收起来。实际竿长仅2.7米左右,而钓线也只有直径0.2毫米的齐竿线。如此纤细之竿,如此细小之线,居然钓上了一条3500克的大鲤鱼。当时,被收入竿头的几节竿根本没有任何机会伸出来,而鱼却奇迹般地稳稳地控制在竿、线所能承受的范围内。期间遛鱼的时间仅用了不到4分钟。所以,有时候偶然是会出现奇迹的。在当前许多钓鱼刊物上,刊登了很多关于8字遛鱼法的理论性文章。并且在很多钓大鱼的文章中在遛鱼即将出现失控的关键时刻,时常有:我采用了8字遛鱼法怎么样怎么样,最终制伏了大鱼。实际上这一说法是很不负责任的,也是没有科学根据的。根据我多年的实践和观察,8字遛鱼可以说是存在于任何一次的与大鱼搏斗的经历中。试想,当鱼上钩的时候,因客观条件的制约,鱼只能在180的扇形范围内作半圆运动。也就是说,鱼的运动局限在它的左,前,右,右,前,左。也就是这些左,前,右,右,前,左的反复运动,就形成了无数个意象的8字。我想,8字遛鱼法的成因也就这样在模模糊糊中成形了。很明显,所谓的8字遛鱼法,实际上是水下面的鱼在逃窜时的作用力与你手中竿、线、钩的反作用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