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问你漂浮对钓鱼来说是否重要,你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回答。 漂浮本来就是钓鱼的眼睛,鱼入巢后的一系列动作必须反映在漂浮上;但是,如果有人听到的漂浮能更好地反映鱼嘴,钓更多的鱼,问题就很复杂了,我看来,与其说“好”,不如说使用“合适”这个词更合适。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冬天鱼口轻,鱼口弱,所以用灵敏度高的芦苇漂浮,有放大信号的作用。
但是,浮起的灵敏度不仅仅由材质决定,还有大小、长度、形状和钓鱼方法的影响。 换句话说,纳米和缬草的树在材质上比不上芦苇,但如果大小合适,钓鱼方法合适的话,可以舒适地看到鱼嘴。
相反,纳米虽然各方面性能都不太好,但拥有其他浮漂无法企及的优势,即稳定性。我说的稳定不是传递信号,而是作为我们使用者来看的。纳米有“不吸水”的优点,即使在野钓的操作中鱼钩意外被漂浮物刺伤,也不影响使用,这是稳定的。
同时纳米材料一般,制作方便,所以价格也不高,大多数人都能承受,不像芦苇和孔雀羽毛,好一点要一两百。
1、吃铅量
钓什么鱼、用多长的棍子,决定了漂浮吃的铅量。 虽然灵敏度很重要,但是前提是要准确地投。
我记得以前说过选择漂浮有一个简单的公式。 也就是说,加大水深,线径除以2的数字就是铅的食用量。 例如水深1米、1号线、(1)2=1克,即1克,吃铅量的浮起来即可。
2、价格决定品牌
要选择没有目的的浮子,请在最初的项目中决定浮子的种类和大小,然后根据价格范围选择材质、品牌;9.9如果想买包邮浮漂,这个价位的孔雀羽毛和芦苇哪儿也去不了。 买纳米或巴尔杉的树比较合适。
如果预算一两百日元的价格范围已经很高,市场上有很多品牌,就必须仔细斟酌,不要花大钱买垃圾商品,预算不高的同时,想好好反映一下鱼嘴吗?
钓鱼的时候,敏捷的浮起也反映了两三个目的的动作,稍微迟钝的浮起只是稍微下降一下眼睛,上下移动一下,是什么样的浮起相,什么时候举起棍子就会击中很多鱼,这一点必须要进行测试。
把1.0、1.5、2.0放在一起吃铅,2.0、2.5、3.0放在一起吃铅,就足够了。 这个范围的大小可以杀死。 不管你是长竿短棍,还是静静冲水,都可以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