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钓鱼人给各位分享黄尾1号和2号饵料怎么开的相关知识,其中也会对鱼浪黄尾1号黄尾2号区别?(鱼浪黄尾1号黄尾2号区别在哪)进行详细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1号鱼粉腥,比2号细,适合钓老鱼,2号鲜虾腥,适合钓新鱼。
6-9月。黄尾是冷水鱼在冬天也会开口因为鲴鱼对水温的适应性很好,和鲫鱼差不多,但是它对溶氧量和水质非常敏感。所以,天气变化,准备下雨,尤其是一丝风都没有的时候鲴鱼是绝对不开口的。另外,大雨过后涨浑水的时候也很难钓到。最好的天气是1、2级北风,气温15-25度,气压1000-1010,钓早晚气温相对比较低的时间段。
黄尾鲴的觅食特性想要钓好黄尾,首先就要了解它的特性,钓鱼人想要钓好鱼,就要了解鱼的觅食习惯,这样才能有的放矢。黄尾和大部分常见淡水鱼不同的是,口下位,吻略长呈弧形,以下颌角质边缘刮食底层藻类等食物。正是这样的特性造成了钓鱼人的不便,最为常见的现象是浮漂出现动作造成空杆,或者锚鱼等,主要原因就是其形状和觅食习惯造成的。当黄尾靠近饵料后,因是口下位,也就是说鱼嘴偏下方,它采取的是刮食方法,鱼吻突出会触碰到钓线造成浮漂的虚假信号。这就是很多不太熟悉黄尾的钓友经常看见鱼口抬杆不中鱼的原因。更有很大几率造成锚鱼,所以很多不太会钓黄尾的钓友认为黄尾冲击力巨大,其实黄尾虽然力气大,但没有想象中那么严重,觉得力气大是大多是锚中鱼体,自然会觉得冲击力大,如果锚中的是尾部位置,半斤的黄尾给钓鱼人的感觉都不亚于3、5斤的鲤鱼,但这其实并不真实。钓底还是钓浮恐怕很多钓友都在纠结这个问题,针对黄尾采取哪种钓法,我的经验是无论钓浮还是钓底都可以,无非是采取的策略不同。首先是钓底,因为黄尾的自身构造问题,钓底是最容易出现上述空杆、锚鱼问题的,但这不是不能解决的。要解决黄尾蹭线问题,那么可以在调漂时采取调钝的方法,例如调平水钓4目,尽量让子线大幅度弯曲,双钩躺底,这样很大程度就避免了蹭线造成的虚假信号。同时鱼钩不要使用太大型号,黄尾跟红尾相比,嘴要小很多,只要是正口不是锚鱼的话,其实袖4号钩都可以,当然也要根据当前水域黄尾的平均大小而定,但多数伊势尼2、3号也足够了。其次是钓浮,很多钓友会采取这个方式,归根结底一是黄尾属于中下层鱼种,不会经常在底部巡游,二是因为钓浮可以适当缓解蹭线问题,但也无法完全避免。毕竟黄尾的自身结构注定了无法完全避免蹭线。就我个人而言,最近两三年总结出来的经验,如果单纯轮钓浮还是钓底,我更倾向于钓底,毕竟采用钓钝的方法还是可以出现很多正口的。但我有更好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请继续阅读本文。饵料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技巧在谈办法之前,我们先简单聊一聊饵料,黄尾和大多数对象鱼一样,属于杂食性鱼种,但偏向腥。而且这类鱼种有一个共同性就是需要密度,只有密度到一定程度后才可以作为对象鱼种,那么既然密度到达可以垂钓的程度,其实这类野生鱼对饵料要求并不高,在小鱼闹窝不严重的情况下,加腥是很好的选择。没必要在饵料上太在意,只要注意状态即可,饵球要圆润,否则会同样产生虚假信号。本文的重点到了,钓黄尾和红尾、翘嘴一样,更多的是钓技上面考虑的更多,黄尾同样可以借鉴钓红尾的方法,只不过有一点点区别,下面我会重点提到。这个技巧就是长子线大钩距,底浮钓法。可能我的粉丝看过我以前专门讲述过这类钓法,但确实也比较适合黄尾鱼,只不过需要稍稍变通一下。什么是长子线,1.5米的子线对折后,上钩子线约3-40公分左右,那么下钩子线近1米长,如此大的钩距就是为了兼顾两个不同的鱼层,下钩躺底,上钩钓浮。这里和钓翘嘴略有不同的是,需要下钩再钝一些,完全躺底,如果有必要可以在下钩子线上穿过一个铅皮座和八字环,在靠近鱼钩的位置固定好太空豆,彻底把下钩躺底。这样的技巧就是为了兼顾不同鱼层,因为无论是钓底还是钓浮,都只能照顾一个鱼层,这种方法很好的解决了中下层鱼种,包括不限于黄尾、红尾、翘嘴、鳊鱼、草鱼等常见鱼种。这种底浮钓法是特别适合中下层鱼种的。如果发现黄尾彻底离底,那么可以去掉铅皮,调整为下钩离底,上钩钓浮(更高)的方式,尤其是配合飞铅后,长子线摆幅更大,更利于鱼发现饵料进行索饵。
答:千岛湖黄尾饵料配方为; 1、化氏4#鲫 60%、6#鲫 20%、全能4号 20%。 2、龙鲫 40%、4#鲫 20%、凤鲫 20%、3#鲫 20%。 3、化氏广谱饵 40%、4#鲫 40%、全能5号 20%。 4、凤鲫 30%、龙鲫 30%、龙鲤 10%、广谱饵 30%。 5、南北鲫30%,2号918 30%, 老鬼的速攻20% ,20%拉丝粉。以上配方均以1:1与水拌均。
钓黄尾用虾能钓,但是不用急,需要用活虾的虾,不然的话就会很快变老,吃口变好,所以用活虾的虾不能钓。1、黄尾用的饵料要淡而不腥。如果腥味比较重,可以稍加增加腥味。2、在制作的时候最好是选择味道比较香的,如果觉得不够香,可以适量增加香精,增加香味,如果觉得不够甜,加点酒精也行,但是不要太少,太多了就容易把鱼给抓晕了。3、在制作的时候也可以加入一点白酒一起制作,比如说红曲酒等,可以增加香气,加入一点白酒可以增加香味,增加香度。
1.夏季闷热天气,黄尾鲴比较活跃,食欲好,这时候垂钓容易一些。要选择晴朗的天气,阴天不容易上钩。2.夏季如果白天太阳不错,那晚上也是可以垂钓的黄尾鲴个头小,反映灵活,喜欢在水边浅水处,所以鱼竿选短一些的3米左右就可以。3.鱼竿要选择弹性好的,因为黄尾鲴力气大,上钩后会用力挣扎,鱼竿弹性好容易钓到鱼。4.鱼线要用细的,隐蔽性好,抗拉的。鱼钩要用无倒刺的小钩,这样节约鱼饵,不容易脱钩。5.黄尾鲴鱼喜欢吃苔藓藻类,所以垂钓区域应选择苔藓藻类较多的地方,如山脚下,泄洪处,有风化岩石的地方等。6.再有就是,因为黄尾鲴喜欢吃藻类,所以鱼饵最好用还藻类成分的。钓鱼的时候,如果出现浮漂突然下拉现象,则要快速提竿;如果是浮漂上提的现象,多是鱼在试探,此时要做好鱼上钩提竿的准备。
原材料:面粉、麦麸、米粉、小米等,或者也可以直接用酒米。小药,容器和搅拌的工具1将准备好的原料先混合起来,稍微搅拌一下,将适量的小药掺入其中,小药用量不能太多。最后掺入水。总体来看,饵料与水的比例则可以在控制在1:0.4。不过,有时候需要稍湿润一些,也就是在小鱼杂鱼多的情况下,此时比例可以在1:0.5,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即可。2最后则是搅拌,让饵料和水比较均匀地混合。最后需要将其静置5到10分钟,原料充分吸收水之后就可以使用了。
一、黄尾鲴的习性想要钓某种鱼需要先了解这种鱼的习性,黄尾鲴是典型的底层鱼类,嘴巴很小而且朝下,喜欢刮食水底的藻类和有机质。注意这鱼吃东西是反复刮食,而且一边刮一边往前走,不像鲫鱼吃东西是一口吞进去,然后抬头走“鱼”,所以钓黄尾的时候如果调漂不当,几乎竿竿空军,这就是钓黄尾的最大难点。喜欢吃水中的藻类,所以觅食水深不深。二、选钓位黄尾鲴喜欢吃水底或者岸边石头上的藻类和青苔,所以在任何水域中出钓黄尾鲴,都不适合钓深,因为深水底部没有藻类。所以垂钓黄尾鲴,鱼竿一般不超过4.5米。钓位可以选在水库的大坝上,大坝延伸到水中可能有很多石头或者水泥地,这些地方会有很多藻类、青苔这些天然的食物。缺点就是此类地方地形比较复杂,大坝比较陡的话一定要注意安全。而且水底可能石头比较多,注意防止挂底。三、用饵黄尾鲴虽然爱吃藻类,但是其实什么都吃,荤素均可,黄尾鲴平常吃的天然饵料以藻类和青苔为主,这些东西没多大营养价值,所以黄尾鲴每天都需要大量进食,才能保证身体所需。打窝的话用豆饼、颗粒饲料都可以。在饵料配制时,可以加入一点藻粉成分,垂钓效果更佳,饵料一定要状态,使用细条小钩,拉小饵,这样对黄尾鲴这中嘴小的鱼来说比较好入口。四、调漂技巧钓黄尾鲴的调漂是最有讲究的,黄尾鲴在水底或者石头上啃青苔,一边啃一边往前或者左右动,如果浮漂调整的比较灵敏,有漂相就提竿,几乎竿竿不中鱼。其实黄尾鲴这种鱼,在水库中非常多,打窝后经常可以引来一大群,但是很多钓友调漂的时候不得其法,按照其他鱼类那么调漂,几乎都不是正口上鱼,全是锚上来的。所以想要钓黄尾鲴,必须钓顿,让子线和饵料躺在水底,这样才能降低饵料入口的难度,才有机会让鱼轻松的吃到嘴中。调漂方法就是我们以前提到的调低钓高,比如调平水钓4、5目,这个钓目就比较高了,如果还是提竿不中鱼,那还需要上拉浮漂增加钓目,一直到中鱼为止。在漂相上就是半目左右的有力顿口或者顶漂,此时提竿几乎都可以中鱼。还需要注意的是因为钓的很钝,所以必须使用短子线,加快漂相的传递,子线10厘米甚至更短为宜。
上一篇:饵料怎么挂钩?(钓鱼饵料怎么配)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