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浮漂漂相,我想很多钓友都能说上几个:顶漂、黑漂、顿目等,对于漂相来说,每位钓友的习惯又不相同,有喜欢顿目、黑漂的,有喜欢顶漂的
但是现在钓鱼人有这样的一个想法:顶漂不如顿目、黑漂好,总觉得顶漂就是太钝,不能够很好的观察鱼口情况,但也有钓友反驳:我就喜欢顶漂,而且顶漂中鱼我从未失手过
造成对浮漂漂相有如此大的偏向性原因在哪里?
说实话,笔者从一开始学作钓接触的漂相就是顶漂,总觉得浮漂只要上顶,那么必定有鱼,但是随着钓鱼知识的增长,慢慢的懂得了调钓,也能够清晰的看出顿目、黑漂的漂相
那么对于这种浮漂漂相认知的偏向性到底因为什么呢?
笔者认为最大的原因在于过多的钓鱼人夸大顿目,黑漂的**感,很多钓鱼人有自己的习惯,认为顿目才是最标准的鱼口,而且浮漂顿目提竿刺鱼这种连贯性的动作很有成就感,所以也就开始传递这种信息,教学更多的新钓友要学会钓顿目
但是个人的做钓习惯并不能应用于所有钓鱼人,有的钓友接受,有的接受则不接受,不接受的总觉得还不如顶漂中鱼率高,而且观漂比较明显,对于顿目来说,一般调钓都比较灵,特别对于野钓环境,影响因素居多,可钓灵的机会并不多,所以一味的追求顿目也是不正确的,漂相是什么样是和水情,鱼情,调钓都息息相关的
新手玩顶漂,老手玩顿目理论:没有任何参考价值
很多钓友认为:玩顶漂的都是新手,玩顿目的才是高手,这种认知是没有任何参考价值的
这种认知糊糊初玩者还可以,对于真正的钓鱼人来说,漂相并不能完全反映出一个人的真正实力,相反,能够对水情、鱼情作出判断,进而在调钓上选择合适的漂相这才是真正的高手
笔者钓了好几年鱼了,也自认为有一定的做钓经验,但是对于漂相来说,我还是更偏向于顶漂中鱼,浮漂缓缓上升,目数升高,然后紧握竿把提竿刺鱼,鱼道通过鱼竿传递到手臂上,确实很不错
其实笔者喜欢顶漂的一个重大原因在于:观漂比较清晰。相对于顿目来说,顶漂的清晰度更强,一般来说我们野钓也就钓2-3目,如果在加上有风有浪,那么顿目的效果就很不明显,相反顶漂却不同,15目或者17目的漂尾顶起来还是非常明显的
漂相没有百分之百固定化,即使你调的很灵,也有顶漂的可能,调的很钝,也有顿目的可能,这种认知要清楚
浮漂调钓好之后,漂相一定是固定的吗?当然不可能。例如:鲤鱼吃口一般都是黑漂,有没有顶漂的可能性?答:绝对有
所以说漂相并没有固定化,做钓就是为了上鱼,通过上鱼来寻求手感,不同漂相的选择只是我们通过不同情况的一个判断而已,不能说哪一种好或者不好,每一种漂相都有其存在的意义
对于做钓来说,如果说有足够的做钓功底,我觉得可以去钓清晰的顿目,但是如果功底不够,还想上鱼稳定,我觉得调钓出顶漂的漂相更合适一些,毕竟有些钓友在钓顶漂上还是有一手的,基本上十钓九上,还有一条是锚的
不要偏向任何一种漂相,过于追求某一种漂相可能会对我们做钓产生很大的影响
漂相只是做钓的一部分,只是来反应鱼口的情况,只要有明显的鱼口,不管是顶漂、顿目、黑漂我们都可以提竿刺鱼,前提是有一个好的抓口能力,抓口能力不行,再大的顿目、顶漂都可能空竿
很多钓友在追求灵敏的时候,会多考虑双钩在水底的状态,而且现在教学也比较多,一旦学的杂,那么就很有可能失去最初的认知和判断,我见过很多钓友在做钓时调漂调了好几次,问他怎么回事,他总是说:调的不对,双钩在水底的状态不对,这就是明显的过于追求
对于漂相选择来说,我觉得更应该提升的是我们的做钓技巧和认知,即使你调钓的再好,浮漂出口在清晰,但是鱼情不行,鱼口不好,那么漂相就缺少了意义,所以我们要认知好做钓情况,然后在选择调钓漂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