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钓鱼技巧 >

白条是一种常见的鱼,由于和蓝刀有一些相似,经常被误认为是同一种,但其实白条跟蓝刀是有区别的。小编个人看法,从体型上,翘嘴大于蓝刀大于白条。白条能长到三指宽的很少见,蓝刀长到半斤的可以有,翘嘴更不用说了。

白条和蓝刀鱼的区别

1、体长比蓝刀鱼短,一样的宽度下,

2、白条的嘴巴是往前凸的,跟身体中线差不多

3、最大的区别就是白条超级的腥,并且非常容易死,死了更腥,内脏很快就腐烂发臭。

白条鱼:

蓝刀鱼:

蓝刀鱼体长可以比白条更长,我曾经钓到过7两重的,肉质非常结实,鳞片跟白条一样很容易就脱落。

但是腥味跟正常鱼的腥味一样,没有白条那么腥臭,嘴巴稍稍往上翘一点。

翘嘴:

这个自然不用说了,大家都知道。

以上是一般情况下的分类,也就是说,我们钓鱼人平时钓鱼认识那两种鱼不同的习性就可以了,不过科研人员的分类就比我们普通人严格的得多,这里顺便给大家看看白条严格意义上的分类。

白条鱼的分类

1、餐条鲤科

别名(白条、餐子)体长,扁薄,腹棱自胸鳍基部至*门鳃耙15~18。侧线在胸鳍上方向下急剧弯,侧线鳞48~57。背鳍具有光滑的硬刺。行动迅速,常成群游大于浅水区上层。杂食,主食无脊椎动物。在长江,5~6月产卵,产卵时有逆水跳滩习性。分批产卵。粘附于水草或砾石上。小型鱼类,一般体.长l00至140毫米。最长达240毫米。数量较多,具一定的经济价值。分布于全国各主要水系。

2、似鲛鲤科

体极扁薄。腹棱明显,自颊部直到*门。侧线在胸鳍上方急剧向下弯。背鳍硬刺后缘具锯齿。小型鱼型,中、上层生活,食浮游生物。6~7月产卵,卵漂流性。分布于长江,黄河等水系。

3、油餐鲤科

体长,扁薄。腹棱自胸鳍基部直至*门。鳃耙18~24。侧线在胸鳍基部上徐缓向下弯,侧线鳞40~48。背鳍具光滑硬刺。小型鱼类,喜集群,行动迅速,常在浅水区觅食。杂食,主食水生昆虫和浮游动物。雌鱼体长80毫米左右性成熟。5~6月产卵,产卵时亲鱼集群于流水表面溯游,并有跳跃现象,卵为漂流性。分布于全国各主要水系。

4、银飘鱼鲤科

体极扁薄。腹棱自颊部直至*门。鳃耙12~16。侧线在胸鳍上方陡然向下弯,侧线鳞62~74。背鳍无硬刺,位于腹鳍之后。上方。臀鳍条3,20~26。喜集群于浅水区的水面游动,行动迅速,飘忽不定,故有飘鱼之称。杂食性,食昆虫、虾、高等植物碎屑。产卵期在5~6月,繁殖力强,数量较多。小型鱼类,一般体长为100~200毫米,最长可达260毫米。分布广,从华南到华北均产。

5、寡鳞飘鱼鲤科

体形似银飘鱼。腹棱自胸鳍基部直达*门。鳃耙9~13。侧线在胸鳍上方缓慢下弯,侧线鳞46~55。背鳍无硬刺,位于腹鳍之后上方。臀鳍条3,17~21。小型鱼类。杂食。5~6月在江河中产漂流性卵。在江河较湖泊为多。分布于黄河,长江等水系。

6、四川半餐鲤科

自腹鳍基部至*门具腹棱。口端位。下颌前端**有丘突与上颌前端**的凹陷相嵌合。侧线鳞50~55,侧线在胸鳍上方急剧向下弯。背鳍无硬刺。臀鳍条3,11~13。中上层鱼类。个体小,一般体长为60~130毫米,数量不多。分布于长江、珠江水系。

7、伍氏半餐

拉丁学名:Hemidulterellawui(wang)

科名:鲤科Cyprinidae

纲名:硬骨鱼亚纲Osteichthyes

生活环境:淡水

(蓝刀)体较低,扁薄,背、腹轮廓较直。腹鳍基至*门具腹棱。头大。口端位,下颌前端突起与上颔凹陷嵌合。无须。侧线在胸鳍上方急剧下弯。背鳍无硬刺。中上层鱼类。个体小,常见体长8~140mm。分布于浙江、广西等地。

8、南方拟餐

拉丁学名:Pseudohemiculterdispar(Peters)

科名:鲤科Cyprinidae

纲名:硬骨鱼亚纲Osteichthyes

生活环境:淡水

(蓝刀、白条鱼)体长、扁薄,背部稍平直。自腹鳍基至*门具腹棱。头尖。口端位,两颌前端有相嵌的突起和凹陷。无须。侧线在胸鳍上方急剧下弯。背鳍刺后缘光滑。生活在水体的中上层,游动迅速,喜集群活动。小型鱼类,一般体长80~140mm。分布于长江以南各水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