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钓鱼技巧 >

今天钓鱼人给各位分享野河花鲢怎么钓最好的相关知识,其中也会对钓花鲢鱼最佳方法?(钓白鲢花鲢正确钓法)进行详细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钓花鲢鱼最佳方法?

钓花鲢的技巧是鱼饵必须要雾化效果好,饵料要以酸臭为佳,还有钓花鲢要水中层以下,越往底层鱼赿大,如果水深3米的话,可选2米6…8为准,一般往往钓到大些的花鲢。钓花鲢还有就是鱼竿必须7米2以上,一定要用要预先抛窝,可用酸臭的豆腐渣,小麦麸皮打窝。

野钓白鲢技巧及方法?

1、钓鲢鳙切记钩距不能太大,一般2-3个钩长是最佳的距离。因为如果钩距较大的话,在提竿之时,容易出现上钩没进口,下钩就锚鱼的情况,所以减小钩距也能将此种情况的发生,降至最低。2、钓鲢鳙鱼一定要高雾化的饵料。钓鲢鳙鱼也不像钓其他鱼种,讲究窝饵分家。钓鲢鳙鱼打窝直接就用饵料打,打窝下去之后,也不需要发窝直接就可以开始垂钓,靠高频率抛竿来诱鱼。市面上的鲢鳙鱼饵料有酸香,酸臭之分。有人说酸香的钓鲢鱼,酸臭的钓鳙鱼。其实只要是高雾化的饵料,不管酸香还是酸臭不分鲢鱼还是鳙鱼都爱吃。

如何钓大花鲢?

钓大花鲢很好钓,找一个矿泉水瓶,把我们的挂钩挂在上面,加入了饵料,因为花鲢宅喜欢吃水上的浮游生物,这样就很容易钓到大花鲢了

白鲢和花鲢的不同钓法?

答:白鲢和花鲢的不同钓法是:一个是饵料的味型不同,白鲢的饵料是酸甜味,花鲢的饵料是酸臭味,再一个是钓的水层不同,白鲢是上层,花鲢是中层,也就是白鲢钓浅花鲢钓深,在实际钓鱼的时候二者区分不是太明显,往往都是根据鱼情找水层,以上鱼为根本。

花鲢钓法及鱼漂调法?

花鲢钓法要h调性的鱼竿,也就稍为硬一点竿子,鱼漂的调法,根据线组,钓花鲢线要在1.5一2.0以上,所以漂子要大号的,调10来目钓5一6目都可以

白鲢怎么钓?

步骤如下:1、钓点选择可选择在进出水口的两侧,有物体遮挡的弱光处,溶氧含量高的地方,避风的静水,常有人钓鱼的老钓位,有水流和水藻生长繁茂、氧气充足的水域。2、钓竿选择最好选择长度最好为5.4米或6.3米的钓竿,有条件的可用矶钓竿替代手竿,在钓组中安装鱼线轮以确保钓获的成功。3、钓具主线选择我们可用3~4号线,子线可用2~2.5号线。鱼钩应选择钩条粗、钩门宽、钧尖锐利、钩底深的伊势尼形9-11号大钩。建议使用矶钧竿配钓组。4、调标方法第一,带饵调标。根据鲢鱼、鳙鱼的习性,探明钓点的水深,将浮标向下移动,使双钩离底,接着在双钩上装大小相等的钓饵,抛入窝点,通过修剪铅皮,达到悬离水底的目的。第二,空钩调标:如遇水浅、底斜的环境,想要实施底钓,空钩调标是最实用的方法。在调标时,调出标肩钓2目的状态。5、饵料选择可以选用鲢鱼专用饵或是比重轻的雪花粉类雾化饵为基料,或适当添加一些白粉、大蒜等添加剂,钓饵的比重宜轻不宜重,状态宜松不宜黏,少揉搓;水深则比重宜适中,也可进行适度的揉搓,适当地把握饵料雾化的时间。最后,要注意,鲢鱼咬钩的信号为浮标反应平稳而缓慢地黑标,扬竿应宜迟不宜早。一般的做法是待浮标人水后再扬竿,这样中钩率比较高,鱼钩也牢固。

白鲢钓法全过程?

步骤如下:1、钓点选择可选择在进出水口的两侧,有物体遮挡的弱光处,溶氧含量高的地方,避风的静水,常有人钓鱼的老钓位,有水流和水藻生长繁茂、氧气充足的水域。2、钓竿选择最好选择长度最好为5.4米或6.3米的钓竿,有条件的可用矶钓竿替代手竿,在钓组中安装鱼线轮以确保钓获的成功。3、钓具主线选择我们可用3~4号线,子线可用2~2.5号线。鱼钩应选择钩条粗、钩门宽、钧尖锐利、钩底深的伊势尼形9-11号大钩。建议使用矶钧竿配钓组。4、调标方法第一,带饵调标。根据鲢鱼、鳙鱼的习性,探明钓点的水深,将浮标向下移动,使双钩离底,接着在双钩上装大小相等的钓饵,抛入窝点,通过修剪铅皮,达到悬离水底的目的。第二,空钩调标:如遇水浅、底斜的环境,想要实施底钓,空钩调标是最实用的方法。在调标时,调出标肩钓2目的状态。5、饵料选择可以选用鲢鱼专用饵或是比重轻的雪花粉类雾化饵为基料,或适当添加一些白粉、大蒜等添加剂,钓饵的比重宜轻不宜重,状态宜松不宜黏,少揉搓;水深则比重宜适中,也可进行适度的揉搓,适当地把握饵料雾化的时间。最后,要注意,鲢鱼咬钩的信号为浮标反应平稳而缓慢地黑标,扬竿应宜迟不宜早。一般的做法是待浮标人水后再扬竿,这样中钩率比较高,鱼钩也牢固。

怎么能多钓花鲢少钓白鲢?

鲢鳙也叫白鲢和花鲢,养殖基本都是混养,白鲢多花鲢少,自然水域也一样。平常作钓时,渔获也是白鲢多于花鲢,基本上碰到什么是什么。花鲢不单味美肉细,而且由于其口比白鲢大,作钓难度也相对要容易些。但众多的白鲢混杂其中,想要多上些花鲢,没有针对性的钓法,几乎不太可能。而针对性钓法首先就要从饵料入手,再结合作钓手法,才能保证上的基本都是花鲢。花鲢 1: 饵料;钓鲢鳙的饵料有很多种,其雾化的重要性,不容多说都知道。为什么每次上的都是白鲢多,花鲢少,大都也把它归咎于白鲢的密度上,但都忽略了饵料的重要性。不是饵料的种类和味型的区别,钓花白鲢饵料味型的区别,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现在的鲢鳙鱼,味型区别并不是很大,什么都吃,最主要的原因而是饵料的“粒径”大小。就是饵料粒径的大小,决定了上的是花鲢还是白鲢。白鲢白鲢和花鲢同属滤食性鱼类,都是靠一对鳃耙来过滤食物,但两者的鳃耙粗细却各不相同。白鲢的鳃耙细而密,花鲢却正好相反,要粗而稀。鳃耙的粗细疏密,就注定了两者的滤食天性。白鲢细密的鳃耙,只适合10-60微米粒径的食物,花鲢则在60微米以上(1微米=0.001毫米)。两者滤食粒径的大小差异,选择粒径合适的饵料,就决定了渔获是花鲢还是白鲢。所以把饵料“筛”一下,选取粒径大于60微米的饵料,针对性地去钓“花鲢”,就显得格外重要。雾化后大于60微米的饵料,白鲢在滤食时由于鳃耙的限制,会卡在其中,频繁多次的滤动会损伤白鲢的鳃耙,厌食逃离就最正常不过了。而花鲢大于60微米的滤食特性,就正好合口。雾化的粗细粉粒由于市面上的商品饵其粒径基本上都是广谱性的,粗细兼备。而混养白鲢密度大于花鲢,不经“筛选”的饵料,上鱼白鲢多于花鲢,就不足为奇了。说到“筛”选饵料,并不是真得弄个筛子去筛,这样做就太刻板了,而是凭眼看就大致能分辨出它的粒径来。过多低于60微米的饵料组成,可以添加大量高于60微米的饵料,来降低它的比例。毕竟大颗粒的饵粉,在诱鱼性上要低于细颗粒,诱鱼性也重要,必须两者兼备,只是大于60微米的比例要占绝对的多数。钓花鲢用粗粉粒还有一定量的细小颗粒,也会招来白鲢滤食,这个无法避免。想要上的主要是花鲢,诱鱼也重要,可用作钓手法的变化来达到。2 : 钓法;钓法上抛竿由于局限性难以避开白鲢,想多上花鲢只有用手竿,本身手竿钓鲢鳙的效率要远高于抛竿。由于考虑到细小颗料的诱鱼性,在饵料上无法完全避开白鲢,就要在作钓手法上来实现。手竿钓鲢鳙并没什么特殊的手法,只需把进窝的白鲢赶走就行。如果窝中白鲢太多,空钩多拉几次,锚到一条白鲢就立马炸窝。白鲢性格比花鲢要暴躁得多,进窝快锚到了炸窝也快。而花鲢则要温顺得多,受到惊吓不会轻易逃远,总体上要比白鲢沉稳,换句话说就是要蠢得多。看到这里的钓友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没错,就是怎么才能知道白鲢进窝了。这一点也简单,就单从漂相上来观察就八九不离十了。白鲢的口比花鲢要小上不少,漂相多为半目左右的点动,而且点动间隔的时间短,没有花鲢间隔时间长。观漂相分辨口小吸力就小,浮漂受力也小。吸力小了就会加快频率,才能保证吸到更多的食物。混养的花白鲢,白鲢的个体总是要比花鲢大,除去滤食特性外,与白鲢更为迅捷的游速和吸食的频率也有很大的关糸。还有窝子里白鲢多时,不光点动小而快,漂相还比较杂乱,多是浮躁的白鲢在蹭线或抢食。漂相小而绵密且杂乱,就是白鲢居多的典型表现,相反比较沉稳无异常的漂相,就是花鲢无疑了。渔获不筛选下饵料,单纯的以味型去区分钓花鲢,根本就达不到“花鲢”多“白鲢”少的效果。而分清两者的滤食特性后,有针对性地选择饵料,再结合看似简单,却行之有效的作钓方法,渔获就会花鲢比白鲢多。而且想不钓花鲢都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