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钓鱼人给各位分享野钓鲫鱼个人经验的相关知识,其中也会对提竿钓鲫鱼的十种方法?(提竿钓鲫鱼的十种方法图片)进行详细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一、传统立漂沉底钓法:这是比较普遍的钓法,我国南北东西都有不少钓友采用此种方法。即用立漂或散漂,铅坠沉底,鱼钩距铅坠的脑线大约25毫米。垂钓时鱼漂调整到直立,露出部分,便于判断鱼讯即可(散漂则没入水中两三粒,浮在水面三四粒)。此法的优点是调整方便,钩坠漂配比要求不严格,便于掌握。但不很灵敏,有经验的鱼常常触动一下鱼饵,发觉较重,即警觉逃走。同时,此法鱼饵沉底不动,如不勤动一下鱼竿,常不为鲫鱼发现。二、台湾钓法:目前较为盛行。其最大优点是灵敏度强,上鱼率高。鱼钩下沉慢,易为鱼发现。坠悬于水中,钩轻轻触底,鱼在其旁游弋,鱼钩即轻轻摇动,对鱼吸引力极大。为摘钩方便,使用无倒刺钩,摘钩迅速。漂坠饵配比要求严格,鱼汛反映极为灵敏。缺点是漂坠调整较费事;各种鱼类混养水域,使用钓鲫鱼的钩线,遇到大鱼容易跑鱼损失工具;初学时不易掌握,常有人半途而废。但只要树立信心,勤于实践,掌握也不是很难,而一旦掌握,即会发现其优点大大过于一般传统钓法。三、戳拱:是一种传统钓法。常用在天气炎热的夏季,有浮萍或水草丛生的水域中。一般采用长竿、硬调、短线、无坠。热季水中缺氧,鱼常在水面浮萍下吸空气、拱食、乘凉。从而咬草出声或拱得浮萍形成一个小包。因而应采用听、看办法,寻觅鱼踪。听主要是听鱼觅食发出的嚓嚓声响;看是看水草晃动和浮萍的鼓包,判断鱼情。发觉有鱼直指该处将钩垂入。一般轻轻将钩放到“拱”处,看到水面线向水中拽入,或线牵动竿梢即知有鱼咬饵,适时抖竿提起鱼来。戳拱一般选安静处,动作要轻,鱼出水时尽量避免惊扰其它鱼儿,若有惊扰,鱼不再“拱”,可用嘴模仿鱼咬草的嚓嚓声,起到催鱼起拱的作用。四、戳孔:一般用于有荷叶、水草多、苇茬多的水域。观察荷叶边、水草孔、苇茬间的鱼泡、荷叶、苇子晃动的情况,判断鱼情。工具一般采用硬调长竿、较竿短的鱼线,小坠,先观察鱼情,发现后针对有鱼动静的地方,垂竿下钩,使钩沉底,同时不断微微提动鱼竿,引鱼鱼池饵,凭手感觉察鱼儿咬钩,适时提竿。戳孔一般采取走钓,主动找鱼下钩。五、浮钓法:鲫鱼属底层鱼,一般钓底,但遇炎热、气压低的气候,鱼浮到水面游动吸氧觅食,则可采取浮钓法,即将铅坠减轻,使鱼钩悬浮于水面下约0.3--0.5米处,动作要轻,不惊散 鱼群。有人针对鲫鱼甩子期的特点也常采用浮钓法。浮钓不需打窝。六、半浮钓:一般用于体情况而定。底层杂草或淤泥较厚,钩沉底不易为鱼发觉的环境。办法是将坠减轻,调整浮漂至钩触底后露出数格,然后将漂下调5-10厘米(视水底草或淤泥的厚度而定),保持漂仍露出的格数(如坠重适当减轻)。这样使钩略高于水底,便于鱼的发现。七、甩大边:在河道、沟渠中常岸边有芦苇等,鱼喜欢栖居觅食,如果河道不很宽,你的钓位比较嘈杂,可以用长竿、长线,或海竿串钩甩至对岸芦苇、水草边,可以甩出四、五支竿,插好等待,手竿可用漂,海竿则将风线拉直,看竿梢湾动,往往效果很好。八、走钓法:到一水塘,先行观察,选鲫鱼喜栖居的位置撒窝,可保持至少2米一上距离,撒若干窝子。然后采用5-6米左右质轻的鱼竿,采用7--10 粒的散漂,(便于适应水的不同深度,不必老调漂),钓线宜细,鱼钩最好是朝天钩,饵料一般采用红蚯蚓,保持活性最好。走钓的特点是“走”,应手持钓竿,沿打过窝的水边观察鱼星的情况,有鱼星即应下钩,无鱼星可继续观察其它钓窝。打窝应每次少打,过些时间再打一遍,即少打勤打。这种钓法变等为找,因此由被动变主动,且对锻炼身体更有好处。九、流水钓:一般适用于流动水域,竿宜长,线不必太长,坠须重,漂可用数粒散漂,粒漂则宜长,饵以蚯蚓、小虾为好。钩甩入水中,如水流动,可使钩漂顺水同流,到下游后提起再甩至上游,见漂停住,立即提竿。以免底部挂住,若有托漂或下沉,即应提竿上鱼。十、盒饭钓:类似爆炸钩,但将食放在一个预制的塑料盒中,可以节省饵料,且对饵料的粘、散要求较底。方法是用一个直径为25-50毫米的塑料瓶底或盖,制成高约15-20的小盒。用螺丝自盒里底部中心穿出,固定一个铅坨。盒的四周均匀打七个直径2毫米的小孔。一个孔穿入钓线,拴上连接环。用三棵软脑线,每棵对折,然后拧在一起套入一个短气门心内。对折的线圈挂在连接环上。三棵对折脑线的六个头,分别从六个小孔中穿出,每端系上一个鱼钩。用时,将盒中放上糟食,将钩从盒外折回到盒内,埋入糟食内,甩出到钓点进行垂钓。
步骤/方式1缩短子线的长度,子线的长度距离主线可以适当地近一些,不要太远,过长的子线很容易发生缠绕。
“一招仙”让你成为秋冬钓鲫鱼的高手 从9月份开始,气温会逐步下降到20度左右,气压也会逐步稳定在1000百帕以上,鲫鱼会逐步进入觅食高峰期,为秋季产卵和过冬做准备,故此,逐步进入钓鲫鱼的黄金季节。华北地区能够持续到12月底,西北部、东北、内蒙地区由于纬度较高,天气冷的快,也就持续到10月底,南方地区持续时间较长。 以华北地区为例,秋冬季钓鲫鱼的方法很多,众说纷纭,各有千秋,同时也众口难调。对比较有经验的钓友来说,会根据天气、河流和鱼情的变化,选择最佳搭配。但是,对更广大钓友来说,不会对复杂的条件进行研究,也不想精细地搭配和调整,就想找一个通用的办法,俗称“一招仙”,具体如下: 钓竿选择:秋冬季一般比夏季钓的深钓的远,对钓竿的要求也比较长,3.6米和4.5米的效果基本上不会好,建议起步5.4米,多用6.3米,择机7.2米。以5.4米为例: 钓位选择:**决定鱼获。最好找湾子、桦尖或有障碍物的地方,关键要体现差异性。钓位选完后,花十分钟时间测试水深,尽量选择相对较深的位置或者坎位。很多钓友忽略这一点,上来就打窝,然后就开干。如果水底平坦无妨,要是水底高低不平,深深浅浅,又恰好钓点为高台阶,估计都钓不到鱼。有时候我们会发现,窝子50厘米的范围内,有一个地方突然深了一目,然而,就这一目深的地方有口,其它地方基本上没口,这就是“深度”的魔力。 钓组搭配:尽量选择37钓或者28偏37钓的鱼竿,不一定选择纯粹的鲫鱼竿,可以选择一个小综合,能够应付复杂的鱼情。主线1.0、子线0.6、海夕5号、浮漂2.0g-2.5g。小钩细线软杆,增加入口性,增强浮漂信号,遇到斤鲫能够很好地护线不切线,遇到3斤以内的鲤鱼也能通过溜鱼手法搞上来,还能增加钓鱼的手感和控鱼溜鱼的乐趣。很多专家说:“钓鲫鱼用1.5g左右的小浮漂为宜”,尽量用小。这些专家大部分钓黑坑或者室内的,水深也就1米多,对野钓起到很大的误导作用。还有的专家说:“浮漂小,漂相比较明显。”理论上是对的,但没有说调目和钓目,其实浮漂稍微大一些压根不影响漂相。然而,浮漂小的缺点非常明显:一方面,饵料下沉速度慢;另一方面,遇到大风影响抛竿准度。建议带钩半水调漂,调三钓二或者调三钓三,以前者为宜。海夕的硬度介于袖钩和伊豆之间,不软不硬恰到好处,能够兼顾稍大个体鱼,钩型也适合钓鲫鱼,特别是死口。 窝料选择:钓鲫鱼最好的窝料是酒米,单用酒米不仅发窝慢,而且留鱼时间有限。根据个人经验,2份饵料+0.3-0.5比例的水+1份酒米+1份五谷杂粮+1份红虫蚯蚓颗粒,直接团成团打窝。在窝料下落的过程中,粉饵会快速雾化,进而形成立体雾化带,达到快速诱鱼的效果,酒米能够满足小鱼的胃口,麦粒、玉米能够留鱼,也能够吸引大个体鲫鱼,甚至鲤鱼。打一次窝料能够钓半天,如果钓一天,补点酒米就行。 饵料选择:尽量用大腥饵料,一般情况下在商品饵的基础上加一份南极虾粉。如果温度降到15度左右,红虫为宜,蚯蚓当然也没问题。一定要询问当地钓友,了解鱼的偏口性。 节奏控制:前15分钟,每分钟保持3杆的节奏,漂一翻身就抽;后15分钟,每分钟保持1.5杆的节奏,漂到位后8秒之内无论是否有口都提杆;再15分钟,每分钟保持1杆的节奏,等口观漂相。最后15分钟,根据鱼情加快或放慢节奏,重点调整吃口与漂相的关系,找准第一口,提高命中率(往往第一口的命中率最高,当调整到最佳后,命中率一般都在80%以上)。当窝子里小鲫鱼多的时候,把鱼竿抛在窝子前方30-50厘米的地方,大大增加钓大鲫鱼的概率。 特别提示1:很多人用蚯蚓或者红虫钓鱼喜欢调平水钓一目,这种钓法对水深、水流、线组、钩重和浮漂搭配关系要求极其严苛,99.9%以上的钓鱼人掌控不了这个搭配关系。很多钓鱼人发现用这种钓法常见三种中鱼漂相:一是顶漂(最常见);二是托漂(大个体鱼);三是没有票相也中鱼(也常见)。主要是这种钓法过顿,甚至八字环轻触底。 特别提示2:很多钓友打完窝后,就用蚯蚓或者红虫死等,这个方法可行,但是,属于被动钓鱼,缺乏主动进攻意识。建议先用粉儿抽频率控节奏,吃口多了后,再改用红虫或者蚯蚓,往往鱼获会翻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