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钓鱼人给各位分享衢江区横路野钓的相关知识,其中也会对鼓山有什么特点?(什么样的鼓山)进行详细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鼓山位于福州市东郊、闽江北岸,离市中心区约8公里,是福州市最著名的风景区。鼓山并不算高,最高峰海拔925米,但是山上胜迹众多,林壑幽美,引人入胜。2002年5月,福建省鼓山风景名胜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鼓山是福州名山,景区以古刹涌泉寺为中心,东有回龙阁、灵源洞等20多景;西有洞壑数十景,其中以十八景尤著;南有罗汉台、香炉峰等50多景;北有大顶峰、白云洞等45景。这些景点主要由花岗岩经长期剥蚀、风化、崩塌、堆积而成,千姿百态,构成蟠桃林、刘海钓蟾、玉笋峰、八仙岩和喝水岩等自然景观。此外,还有历代摩崖石刻多处。丰富多姿的古树名木,亦是鼓山风景名胜区的一大特色。百年以至千年以上的古树名木有1600多株,植物种类繁多,约1000多个品种,有柳杉、马尾松、香樟、枫香、苏铁、丹桂、油杉等,稀有珍贵植物有刺桫罗、香杜鹃以及寄生石懈,冬凤兰等。众多的植物郁郁葱葱,构成“林海波涛”与山石,建筑相映成趣。摩崖题刻文物价值很高的摩崖题刻鼓山的一大特点,比比皆是,其中不少是历代名人的题刻。据统计,鼓山的摩崖题刻不下300余处,宋代的题刻就达109处,这说明早在宋代,鼓山就是文人达官赏览胜景的所在。现存题刻最早的是灵源洞东壁宋庆历六年(1046年)蔡襄等人的题名,其文曰:“邵去华、苏才翁、郭世济、蔡群谟庆历丙孟秋八日游灵源洞”共二十四字,楷字,字径40厘米。蔡君谟即蔡襄,时任福州知州。蔡襄是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其余三人为苏轼、黄庭坚、米芾。在一处壁上刻有“忘归石”三个大字,笔力遒劲,字径约70厘米,也是蔡襄所书。蔡襄的这些题刻,被认为是书法艺术的珍品。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也在鼓山留下了字迹。在大顶峰磐石上刻有“天风海涛”四个在大字,即为朱熹所书。朱熹还写了一字径达四米的“寿”字刻在喝水岩石壁上,是福建座崖石刻中少见的大字。鼓山刻石,上起北宋,下迄清代以至当代,前后延续近千年,内容丰富,字体隶、行、草、楷俱全,是福建古代石刻最多最集中的地点,堪称福州碑林。它对研究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历史和发展,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以涌泉寺为中心的百余景点鼓山的景点很多,有名称的就达160多个。这些景点基本上是以涌泉寺为中心,分东西南北四路。涌泉寺在山腰,相传因寺前有一股泉水涌出地面而得名。“涌泉寺”的匾题,是康熙手书。此寺始建于后梁开平二年(908年),明代曾两次毁于火,明天启七年(1627年)重建,清顺治、康熙年年间又几次扩建。目前,寺基本上保持了明嘉靖年间的布局和明、清两代的建筑物。游览鼓山的人,一般是先到涌泉寺,然后再去寻幽探胜。东路有回龙阁、灵源洞、喝水岩、龙头泉、白猿峡、水云亭、听水斋、甘露松等25景。想欣赏古人题刻的,就走东路。鼓山的题,多集中的灵源洞、喝水岩一带,几无隙地。西路庵堂岩洞罗多,最著名的是达摩洞十八景(俗称十八洞)。涌泉寺涌泉寺位于鼓山之上,占地约1.7公顷,仍保持着明清的建筑风格。寺依山偎谷,槛廊连缀,25座大小殿堂簇拥着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巨柱耸立,飞檐凌空,雄伟辉煌。殿内释迎牟尼三世佛不着梵服,只披汉装,端坐其中;两旁十八罗汉神态各异,“法相庄严”。在大殿后侧,有尊重约1.15吨的“三圣像”。像前有一张桑丝木制成的长桌,据说历经多次火劫,至今仍完好如初,被称为镇寺之宝。大殿内外有许多橡联佳句,如:“座上白云多,正丹风浴时,苍龙卧后;眼中沧海小,看七鲲东去,五虎南来。”等,皆为古寺历史和环境的生动写照。大雄宝殿和圆通宝殿的天花板上彩绘艳丽夺目。其中,大雄宝殿有清光绪十三年(1882年)绘制的各种样龙图案129块,丹顶鹤图案86块,另有麒麟、白马、象、猿等图案27块。圆通宝殿有清光绪十三年(1882年)绘制的故事彩绘75幅。此外,还有清台湾知府庆保和福州将军庆霖两兄弟同献的巨匾“宝珞尊严”。殿中还保藏着几十部明版锦装的《大方广佛华严经》及明清的佛像、花瓶等。在大雄宝殿前两侧的钟、鼓楼上悬挂有古钟、鼓,其中重约2吨的金刚般若钟上铸有6372字金刚经,至今有300多年了。在圆通宝殿西侧有圣箭堂,俗称“方丈”室。院中栽有两雌一雄的铁树,开花时黄色大如绒球。据说铁树分别为闽王王审知和首任住持神曼手植。涌泉寺曾为中国寺院的一所重要经书出版机构,现在仍保留有明末清初及近代的各种雕板2万多块。此外在藏经殿中还藏有许多国内少见的佛学孤本、手抄本,如元刊本《延YOU藏》76卷,据说内有50卷为公元1315年的建阳“麻沙版”,最为珍贵。清康熙、乾隆时收藏的“赐御藏”12橱以及《明朝南藏》、《明朝北藏》、《清朝梵本》、《书本藏》、《日叙本藏》等经书9000多部也皆为珍宝。1925年,弘一法师“倡缘印布”鼓山涌泉寺住持道儒著作《大方广佛华严经疏论纂要》。他曾写序称赞涌泉寺为“藏佛典古板之宝窟。” 鼓山涌泉寺最盛时,僧人曾达1500多人。现在香积厨仍保留有4口巨锅,为宋朝时所制,距今有960多年。其中最大一口,一次可装水20担、下米5担,真可谓是“千口之锅”,养千人之众。涌泉寺分别于明永乐六年(1408年)及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两度毁于大火,明崇祯七年(1634年)重建,到清代又几次修建后,于1983年重修至今,如今的涌泉寺基本上保持了明清两代的建筑风格和布局。整座佛寺有大小殿堂25座,以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三大殿堂为主体、依着山势层层上升、构成完整的古代建筑组群。 涌泉寺前两侧的两座千佛陶塔,是北宋元丰五年(1082年)烧制的,左边一座称“庄严劫千佛陶塔”,右边一座称“贤劫千佛陶塔”,双塔是用陶土分层烧制累叠而成,八角九层,高约7米左右。塔身细部为仿宋代木构楼阁建筑风格,两座塔上各塑1038尊佛像,因而叫做千佛宝塔,八角塔檐另塑有僧人武将各36尊,悬挂陶制塔铃72枝。塔座上塑莲瓣、舞狮、侏儒,并刻有铭文,记载建塔时间和工匠姓名等。鼓山十八景景区鼓山十八景:达摩面壁、南极升天、仙猿守峡、古鹤巢云、仙人巨迹、福寿全图、蟠桃满坞、玉笋成林、蚁蜓渡潮、渔灯普照、狮子戏球、金蟾出洞、伏虎驮经、神龙听法、铠甲卸岩、慈航架壑、八仙岩洞、千佛梵宫旅游帮助公交:到达福州鼓山山脚(下院)的公交车有7、29、58、69、70、808、812、815、957路7路 下院—福大学生广场下院 - 车管所 - 鼓山中学 - 硫酸厂 - 远洋 - 浦东(三盛七塑厂) - 前屿 - 肿瘤医院 - 大名城 - ** - **立交桥(省工商银行) - 五一路 - 五福天桥(正大广场) - 状元境(贸总酒店) - 汽车站(工贸中心) - 安淡 - 博美诗邦(工业路口) - 双浦头 - 宝龙城市广场 - 祥坂路口 - 闽江大学)- 干休所 - 凤尾 - 融侨锦江(凤湖路) - 融侨锦江新天地 - 福大西大门 - 福大学生广场29路 下院—金牛山公园下院 - 车管所 - 鼓山中学 - 硫酸厂 - 远洋 - 浦东(三盛七塑厂) - 盛天现代城(前屿村) - 招呼站 - 三木都市田园(连凤小区) - 三木小区 - 融侨东区 - 福州电视中心 - 连潘 - 长乐路 - 象园头 - 南公园 - 打铁垱(好又多联信店) - 十四桥 - 安平小区 - 台江广场(五一南路上) - 中亭街口 - 解放大桥 - 省皮肤病院 - 蓬埕 - 帮洲(闽水园) - 长寿社(闽风园) - 二环西路(缤纷园) - 闽江公园 - 上浦路(望龙园) - 融侨锦江(锦江园) - 西河(西河园) - 金牛山公园58路 船政文化博物院 —下院船政文化博物院 - 马尾区委 - 天桥 - 马尾派出所 - 马尾造船厂 - 科技园区 - 儒江 - 上德 - 下德 - 胐头工业区 - 旺岐境 - 快安派出所 - 马江路 - 博大生物 - 龙门 - 上坂 - 宏昌公司 - 魁岐 - 招呼站 - 下院69路 下院—火车站下院 - 车管所 - 鼓山中学 - 硫酸厂 - 远洋 - 浦东(三盛七塑厂) - 前屿 - 肿瘤医院 - 大名城 - ** - 公交国运公司 - **立交桥(省工商银行) - 五一路 - 龙华天桥 - 蒙古营 - 五四路口 - 外贸中心酒店(华侨大厦) - 古三座 - 树兜 - 树兜(省农行) - 华林四桥 - 斗门(华林路上) - 闽运汽车北站 - 火车站70路 下院—总院分院下院 - 车管所 - 鼓山中学 - 硫酸厂 - 远洋 - 浦东(三盛七塑厂) - 前屿 - 肿瘤医院 - 金晖新村 - 福新东路 - 万事利花园 - 岳峰 - 二化 - 三角池 - 福州锅炉厂 - 塔头 - 市**医院 - 省图书馆- 温泉路口- 省二人民医院(宏利大厦) - ****学院 - 福三中 - 西湖 - 湖头街 - 光荣路 - 西洪路 - 总院 - 山海观 - 梅峰路口 - 罗马生态园 - 梅峰路 - 保福 - 总院分院808路 下院——新店西庄路口下院 - 车管所 - 鼓山中学 - 硫酸厂 - 远洋 - 浦东(三盛七塑厂) - 市公安防暴支队 - 后屿路口 - 前横路 - 鼓四村 - 晋安汽配城 - 茶会小区 - 鼎屿 - 晋安区委 - 福新支路 - 东岳 - 福州锅炉厂 - 塔头 - 市**医院 - 洋下新村 - 湖塍 - 斗门- 斗门(北二环路) - 电建二公司 - 省体育中心 - 琴湖路口 - 琴湖小区 - 琴亭高架桥 - 湖前 - 浮村 - 新店(南平东路上) - 金城小区 - 南平西路- 新店医院 - 新店西庄路口812路 下院 —— 洪山西客站下院 - 下岐村 - 中下村 - 魁岐铁道口 - 五门闸 - 海产批发市场 - 市面粉公司 - 土特产品市场 - 鳄鱼公园 - 鱼池 - 人造板厂 - 福州花鸟市场(蔬菜批发市场) - 鳌峰大桥 - 光明桥 - 连潘 - 长乐路 - 象园头 - 南公园 - 安淡 - 博美诗邦(工业路口) - 双浦头 - 宝龙城市广场 - 祥坂路口 - 闽江大学 - 干休所 - 西禅寺 - 福大东门 - 凤凰池 - 隆凤新村 - 祭酒岭 - 空军驻地 - 金牛山公园(康桥中学) - 洪山桥 - 洪山桥头 - 洪山西客站815路 师大——下院师大- 程浦头 - 福州工业学校 - 上三路口 - 汇达广场 - 桥南(市二医院) - 桥北 - 雁塔 - 象园头 - 长乐路 - 象园街道 - 王庄新村 - 讲堂前 - 乐西(东) - 大名城 - 肿瘤医院 - 前屿 - 浦东(三盛七塑厂) - 远洋 - 硫酸厂 - 鼓山中学 - 车管所 - 下院957路 下院 —— 福大东门下院 - 车管所 - 鼓山中学 - 硫酸厂 - 远洋 - 浦东(三盛七塑厂) - 前屿 - 肿瘤医院 - 大名城 - ** - 公交国运公司 - **立交桥(省工商银行) - 五一路 - 于山(协和医院) - 乌山路口 - 西洋新村 - 西洋路口 - 上海西新村 - 黎明新村 - 永辉(黎明)超市 - 凤凰新村 - 闽江学院(干休所) - 干休所 - 西禅寺 - 福大东门另外,36、40、73路公交车有途径福州鼓山山脚(下院)门票:进山和登山免费;涌泉寺门票40元/人;十八景门票10元/人
关于亭台小桥流水的句子:1、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刘昚虚《阙题》2、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3、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杜甫《登岳阳楼》4、冷冷水向桥东去。——刘镇《玉楼春·东山探梅》5、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周邦彦《兰陵王·柳》6、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7、安得五彩虹,驾天作长桥。——李白《焦山望寥山》8、风送梅花过小桥,飘飘。——赵显宏《昼夜乐·冬》9、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白朴《天净沙·春》10、飏青旗、流水桥旁。——秦观《行香子·树绕村庄》11、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贾岛《题李凝幽居》12、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13、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杜荀鹤《送人游吴》14、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林杰《乞巧》15、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朱熹《春日》16、红桥二十四,总是行云处。——姜夔《侧犯·咏芍药》17、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杜甫《客至》18、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志南《绝句》19、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骆宾王《于易水送人》20、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秦观《纳凉》21、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杜甫《野望》22、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苏麟《断句》23、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雷震《村晚》24、流水泠泠,断桥横路梅枝亚。——朱翌《点绛唇·梅》25、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陆游《沈园》26、凄凉南浦,断桥斜月。——房舜卿《忆秦娥·与君别》27、桥上酸风射眸子。——周邦彦《夜游宫·叶下斜阳照水》28、花开深洞仙门小,路过悬桥羽节轻。——刘沧《赠道者》29、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张旭《桃花溪》30、时有官船桥畔过,白鸥飞去落前滩。——姜夔《钓雪亭》31、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32、天津桥上无人识,独倚栏干看落晖。——黄巢《自题像》33、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柳宗元《渔翁》34、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白居易《山泉煎茶有怀》35、短篷南浦雨,疏柳断桥烟。——赵长卿《临江仙·暮春》36、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姜夔《过垂虹》37、垂钓板桥东,雪压蓑衣冷。——释敬安《题寒江钓雪图》38、柳下朱门傍小桥。——蔡伸《一剪梅·堆枕乌云堕翠翘》39、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张籍《成都曲》40、候馆梅残,溪桥柳细。——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41、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徐俯《春游湖》42、两岸月桥花半吐。——真德秀《蝶恋花·两岸月桥花半吐》4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4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45、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刘禹锡《杨柳枝》46、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许浑《谢亭送别》47、平岸小桥千嶂抱。——王安石《渔家傲·平岸小桥千嶂抱》48、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49、鹊桥波里出,龙车霄外飞。——任希古《和长孙秘监七夕》50、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白居易《暮江吟》51、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52、桥北桥南千百树,绿烟金穗映清流。——朱栴《官桥柳色》53、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杜甫《曲江二首》54、水涨鱼天拍柳桥。——周邦彦《浣溪沙·水涨鱼天拍柳桥》55、握手河桥柳似金。——薛昭蕴《浣溪沙·握手河桥柳似金》。
义乌历史悠久,文物丰富。建国后,经调查、搜集、整理并出土和保存了一大批自新石器时代至现代各时期的文物、古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共12处,按确定并公布先后顺序排列为:双林铁塔 原置于塔山乡云黄山下双林寺内。寺毁后,铁塔几经迁移,现保存在县博物馆院内。铁塔原有两座。为8面5层,仿木结构,楼阁式。朱宏基(野塘)铸造于后周广顺二年(952)。其中一座毁于战乱。今留存这座亦仅存2层,残高2.15米。四周设有8面铸花卉铁围栏。塔身铸有人物、动物、佛像、共卉、水波等图案。除局部生锈外,仍旧乌黑发亮。大安寺塔 位于县城绣湖畔。宋大观四年(1110)建。因塔旁原有大安教寺而得名。系砖木结构6面5层楼阁式。残高约28米。塔内原置旋而上的木扶梯,外有飞檐回廊,可供人登临揽胜。因年久失修,塔顶早已无存。木结构亦朽,塔身倾斜,塔砖风化破损严重。葛塘碗窑山古窑址 位于廿三里乡葛塘村碗窑山。系宋代龙窑。窑床依山势而建,坐北朝南,为砖砌拱顶窑。现存窑床堆积约3米。产品以烧制碗为主,兼烧盆、碟、壶、罐、汗瓶等。施满釉,且多为青釉。胎质细腻。纹饰外以篾纹、内以花卉为多。窑床未曾发掘。钓鱼矶塔 又名一峰塔。位于县城南徐村乡荷叶口东阳江畔的钓鱼矶上。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知县张维枢倡建,完成5层。继任知县周廷侍命邑人陈思善捐资增建2级。系砖木结构楼阁式。现为6面7层。塔内原沿壁设有木扶梯,盘旋至5层,可登临凭窗远眺。今塔内木构件已朽,塔壁局部风化。“培德堂”匾 保存在田心乡田心第四村新厅内。上书“培德堂”是林则徐手迹。上款为“道光乙未年”;下款署“少穆林则徐”,并盖有印章。匾系木质,长2.8米,宽1.85米,字阳刻鎏金0.83×0.72(米)。据传林则徐在苏州做官时,曾与田心火腿商王恒山结为好友,应王之请,题写此匾。吴店烈士墓 位于吴店乡塘西桥东端小山坡。系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等时期牺牲的40多位烈士的4座合葬墓。每座墓前有墓碑。上镌烈士姓名、职务及牺牲年月地点。墓前有1985年建的“怀英亭”一座。宗泽先祖墓 位于联合乡新厅五龙塘村旁小山坡上。系宋代抗金名将宗泽的曾祖父母和祖父母合葬墓。历经咸丰元年(1851)、1930年等多次修葺,现墓为1981年重修的水泥墓。墓两旁筑有墓首,墓前立有各时期得修墓碑、记事碑3块。八面厅 位于黄山乡黄山村。建于清嘉庆十八年(1813)。坐西朝东。现残存后3进3开间及左右厢房,共51间。整座建筑外观古朴,庄重。内外部木雕、石刻精细。全厅分大厅、中厅和两个边厅。朱丹溪墓 位于东朱乡朱村谷潭渊(旧名头庵)。经清乾隆年间、民国25年多次修葺。现墓为1982年县有关单位集资重修。墓前立有当代著名书法家沙孟海题写的“元名医朱丹溪之墓”墓碑。墓前侧有朱丹溪生平简介石碑。墓后为其二子的重建墓。冯雪峰故居 位于赤岸乡神坛村。建于清宣统二年(1910),坐北朝南。系四合院建筑,2进3开间,左右厢房各2间,内有天井。1937年12月23日至1941年2月,冯雪峰在此撰写反映长征的长篇小说《卢代之死》初稿及其他作品。故居大门外墙镶嵌“义乌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雪峰故居”的大理石标志碑。“雪峰故居”由浙江省文联副**、著名作家黄源题写。吴晗故居 位于吴店乡苦竹塘村。建于清宣统年间。坐东朝西。系院落式庭院建筑。1进5开间,左右厢房各1间,均有楼。故居内陈列着吴晗使用过的遗物。故居大门上方镶嵌****政治局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乌兰夫亲笔题写的“吴晗同志故居”青石匾额。照墙内壁左侧嵌****政治局委员、全**大常委会委员长彭真于1983年为《吴晗史学论著选集》撰写的亲笔题词青石碑。右侧有吴晗生平简介青石碑。正堂两边各悬挂一木刻条幅:“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留取丹心照汗青。系北京市政协副**、“三家村”幸存者廖沫沙1984年夏为吴晗故居揭幕亲笔题写。陈道望故居 位于何里乡分水塘村。建于清宣统年间。坐北朝南。系院落式庭院建筑,1进5开间,左右厢房各2间。陈望道曾在此翻译了我国第一部《共产*宣言》中文全译本。古遗址东岩书舍遗址 在县南18公里的赤岸乡赤岸村冯孝祠堂东。为宋名儒徐侨讲学所。现岩上残存“东崦庵”3字,传为徐侨所收。书舍与庵圮废。古窑址 据查,全县有窑址37处,均属宋、元遗址。分布在廿三里、联合、路东、华溪、徐村、苏溪、楂林、杭畴、赤岸等乡。产品系以碗为主的日用品。其中保存较完整、规模较大的有联合乡范家碗窑背窑址,廿三里乡葛塘窑址等。古建筑经初步调查,全县有明、清时期古建筑1060余处。其中清乾隆以前的有500余处。现将保存较完整,且各具时代特点的记载如下:古月桥 宋嘉定六年(1213)建。坐落于东朱乡雅治街村西侧龙溪之上。系单拱纵联分节并列砌置法建造的石拱桥。桥洞底宽15米,全桥长31.2米,高4.95米,宽4.5米。桥顶压梁石刻有“皇宋嘉定癸酉季秋闰月建造”字样。察院厅 坐落在杨村乡大水畈村。建于明万历年间。系前监察御史、按察副使龚一清府第。原3进3开间2廊一茶厅。后进焚毁于清光绪年间。现存前进、中进和茶厅。前后檐额枋各设1斗6升平身科2至3朵,外檐斗拱出3跳。灵威庙 坐落在大陈乡大陈村。明万历年间建造。1进3开间。1982年秋,由民间自筹经费按原貌重修。大小藻井斗拱出跳。是义乌典型的家庙建筑。庙前有清道光时期建的戏台、民国时期造的祭亭各1座。此庙系当时陈道兴后裔所建。存古堂 建于明崇祯九年(1636)。坐落在义亭乡雅文楼村。原3进3开间,左右设厢房。后2进毁于火。现存前进3开间与左厢房数间。门楼采用磨砖仿木结构梁架式建筑。花厅 又名萃和堂。建于明万历年间。坐落在塘李乡陈宅村。3进各3开间。梁架采用抬梁式月梁建筑。额枋平身科1斗6升。整个建筑成一纵轴线,保存完整。航慈溪桥 据《东山傅氏十九修宗谱》载,建于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坐落在畈田朱乡先田村航慈溪上游。系6墩平桥板。长46.5米,宽1.9米,高4.5米。官厅 建于明后期。坐落在畈田朱乡陇头朱村。3进3开间2廊。左右设厢房,梁架采用抬梁式直梁建筑,保存较完整。砖厅 约建于清康熙年间。坐落在尚阳乡尚阳村。3进3开间2廊。进与进之间各设天井。各明间梁架为抬梁式。后檐额枋上各设1斗6升平身科。前进前照墙采用磨砖门楼。后进为楼房。七幢 始建于明弘治元年(1488)。现存建筑据其特征,约重建于清乾隆年间。位于平畴乡大元村。原有5进5开间,其中第一、二进在抗日战争时期被毁。第五进于太平天国时期焚毁。现存第三、四进和左右2幢,共16间,相互对称。第三、四进进深6柱,左右2幢进深5柱,有楼房。礼耕堂 建于清乾隆廿七年(1762)。坐落在柳青乡柳一村。3进3开间2郎2厢房。中进正厅进深5柱11檩抬梁式建筑。保存完整。龙皇亭 坐落在倍磊乡倍磊村东端的东溪之上。据其特征,约为清嘉庆年间所建。系4柱重檐歇山顶建筑。柱与柱之间长宽约4米。亭内顶设有八角藻井。整个建筑造型别致,雕刻精细。倍磊牌坊 坐落在倍磊乡倍磊村中部。约建于清嘉庆年间。系4柱3间5楼门楼式仿木结构石牌坊。雕刻精细,具有地方特色。是义乌目前保存较完整的牌坊。亘古桥 清道光九年(1829)建。坐落在下宅乡沿华村大溪下游。系纵联砌置法单孔石拱桥。桥顶设有望柱栏板。桥长 18.4米,宽3米。桥拱宽10.4米,高5.8米。栏板上有“亘古桥”3字和纪年石刻。方大宗祠 始建于明。重建于清光绪廿四年(1898)。坐落在塘李乡塘下村。建筑规模宏伟。后进建国后重建。前进9开间,中进7开间,屋顶系硬山顶。前进与中进之间天井内设有围栏水池。水池上有双拱石桥1座。塘西桥 又名普济桥。坐落在航慈溪上游,吴店烈士墓西侧。系框式纵联砌置法2墩3拱石拱桥。长52.2米,宽4.1米。桥顶设有望柱和石栏板。1944年5月9日,共产*领导的金萧支队第八大队勇士曾在些与日军激战,毙敌20多名。善慧傅大士塔 坐落在塔山乡云黄山顶。据旧县志载:傅大士在云黄山修善行道,建塔3座,各7级,皆称七佛阁梁傅大士行道塔。清康熙十六年(1677)八月十七日夜间,3塔均被暴风刮倒。1934年在原址重建现塔,系6面5层砖木结构楼阁式,高约20米。历史纪念物历史纪念物松瀑山摩崖石刻 宋。在东朱乡乔溪村南乔峡石壁上刻有:“松瀑泉石”(字径约20×30厘米),“是人间尘外境,何须入峭壁森,佳水澈底清。来坐禅,石危多隐者,春来砌岸锄荒径”(字径约10×10厘米,标点系编者加)。另有“松瀑山”名号石刻101字,分7行阴刻在“金布机”石上,字径约12×12厘米,字面有局部损坏,落款为:“时嘉定丁丑十有一月戊戌里人朱公望应之撰并书”。圣寿寺碑记 在何里乡圣寿禅寺内。元至正五年(1345)秋八月庚申,秘书少监黄溍撰,集贤院大学士、荣禄大夫致仕吴直方篆额,承直郎婺州路义乌县伊兼勤农事周自强书。当时住持僧不宝立石。碑长1.7米,宽 0.85米。现保存完好,字迹清晰。钓鱼矶摩崖石刻 明。在徐村乡荷叶口钓鱼矶西面临东阳江的岩石上。刻有“春潭瑞石 熊人霖题”字样。现残存“潭石”2字。每字高约60厘米。余因采石而毁。竺阳洞 又名祝公岩。在华溪乡武岩山麓。有明万历义乌知县周士英、竺阳洞主虞国奇撰写的《祝公岩记》等石碑3块。岩上还嵌有虞国奇所书“云山石室”、“漱水枕流”与清乾隆年间鹤洲虞恩绶所书“云飞”等石匾。坞菇山摩崖石刻 在毛店乡毛店村坞菇山下西部岩石上。刻有“景泰丙子至已卯莲年大旱,开通水甽,貌儿塘、耙塘、藕荷塘,放水承注坞菇山下横路山下田地囗囗四斗耳”(明景泰丙子至天顺已卯为1456--1459。标点系编者加)。这是记载古代水利、气象的珍贵资料。现除局部风化外,保存较完整。冯孝祠堂碑记 共2块。在赤岸乡赤岸村冯孝祠堂内。系明嘉靖年间。现嵌于祠堂内墙,保存完整。吴闻斋(吴晗之父)墓碑 现代。在吴店乡苦竹塘村的苦山之北。碑文为“吴闻斋之墓”。系全**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中国民主同盟**委员会**沈钧儒题写。现保存完整。陈榥墓碑 近代。在县城南凤凰山南面。碑文为“陈乐书先生暨徐夫人之墓”。系著名教育家、金石书画家经亨颐题刻。现保存完整。古墓碑西周墓 在平畴乡平畴村南200米的大山边缘脊(又名木见山)。1981年11月经浙江省文管会批准,由金华地区文管会主持进行发掘。墓中出土62件随葬品,墓左侧挖出52件,合计114件。其中原始青瓷100件,陶器及其他器物14件。主要器物有盉、盂、盘、豆、罐等。数量之多,在浙江省境内还属少见。西周原始青瓷的出土,为研究本省原始青瓷的生产情况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据古陶瓷专家推断,这批原始青瓷属当地产品。颜孝子墓 秦。在县城东面,针织器材厂宿舍之西。系孝子颜乌与其父墓。墓前原有“孝德感乌”石碑坊。墓与牌坊皆于“文化大革命”初被毁,遗址尚存。骆宾王墓 唐。在廿三里乡丁店村口。旧县志载:“崇祯十三年守道莱阳宋公蘖,知县熊人霖重修立碑。”墓前有石牌坊一座。墓与石牌坊已毁。现仅存清道光廿二年(1842)重修墓碑,碑文为:“唐侍御史谥文忠骆公赠淑人范氏合墓”。徐侨墓 宋。旧县志载:“徐侨墓在五云山下。”即现何里乡何斯路村南500米处的五云寺南侧。墓已毁,址尚存。冯友仁墓 宋。在赤岸乡赤岸至神坛的路旁山坡上。旧县志载:“赵孟頫作铭,陈大绶题石”。现墓尚可辨认,墓面已毁。张宣墓 宋。兵部尚书张宣之墓。旧县志载:“在县北三十五里水碓塘。”即今巧溪乡溪北村水碓塘山(又名石柱山)。墓坐北朝南。正对龙祈山。墓已毁,址尚存。张湍墓 宋郡马张湍之墓。旧县志载:“在县北三十五里迎祥寺。”即今巧溪乡背安福寺东北。墓坐西朝东。现已塌陷。墓前残存乾隆四十三年(1778)重修墓碑。王祎墓 在徐村乡青岩傅村南象鼻岗。墓前原立有“皇明诏使王忠文先生墓”碑。现墓已毁,碑佚。墓址尚存。龚一清墓 明。在桥东乡东坑村子龙山南麓。兰溪陆可教为之铭。李志表其封曰:“正直君子龚公之墓”。现残存墓包。墓碑佚。吴百朋墓 明。在桥东乡山口村青龙山(俗称尚书坟山)。旧县志载:“钦差工部主事王再聘造坟,遣分守金衢右参政张希召谕祭葬,礼部尚书兼学士汪镗状,太子太保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马自强志铭”。现墓已塌陷,址可辨。金世俊墓 明。工部侍郎金世俊之墓。旧县志载:“墓在龙祈山”。即今新新乡同裕村山南。墓已毁。墓志保存在县博物馆。乔亭墓葬群 明、清。在东朱乡乔亭村口蟹钳形坡上。共有墓17座(前14座,后3座)。其中有闽浙总戎功绶镇抚赠武德将军冯子名墓。墓群一字形排开。每座墓前置有石案桌、石凳等。现墓群保存完好。革命纪念物太平天国标语 在大陈乡凰升塘村一木厅大门上。标语为“天国同胜”。字迹尚可辩认。一木厅的明间中柱上原有“文武官员开流绪,河山带丽定乾坤”对联。现字迹难辩。楂林烈士墓 位于楂林乡楂林村南公路旁。1963年4月5日建。分3个合葬墓穴,墓前立着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牺牲的24位革命烈士姓名、籍贯、牺牲年月的墓碑。其中有日本反战同盟会会员、***员坂本寅吉。大陈烈士墓 位于大阿乡一村公路旁。1965年5月1日建。墓前立着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中牺牲的9位革命烈士姓名的墓碑。东塘烈士墓 位于东塘村门前杜门电站旁,山顶上安葬着金萧支队坚勇大队大队长崔洪生(陈福明)骨灰,山下安葬着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援外牺牲的7位革命烈士。尚经烈士墓 位于尚经乡尚经村后山坡上。建于1977年3月。安葬着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时牺牲的黄勇等5位革命烈士。冯沾濡烈士墓 位于赤岩乡赤岩至神坛路旁山坡上。墓碑为冯雪峰、朱祖芬同立。冯沾濡系***员,牺牲于1943年。烈士公园 位于稠城镇新马路北端,义乌中学后面。占地3000平方米。为纪念自1926年冬义乌建立中国共产*组织以来,为革命英勇奋斗、壮烈牺牲的烈士而建。主体工程革命烈士纪念碑于1983年3月建成,高12.2米。正面刻“革命烈士永垂不朽”8个金字,系摹郭沫若手迹。大门匾额“烈士公园”,系全国著名书法家陈叔亮手书。吴山民墓 1977年建于溪华乡里美山村的鲤鱼形山东坡。馆藏文物义乌博物馆藏有各类文物2800余件。其中革命文物72件。有太平天国马刀3件;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金萧支队第八大队、坚勇大队革命战士使用的大刀、号角、各式鸟*、钢笔、子弹袋、橡皮、藏盐用的竹筒、掩护身份用的油漆工具,以及文件袋、大斗碗等69件。古旧字画45件。其中有元雷峰塔藏经1件;明陈道复、倪仁吉,清王时敏、恽寿平,以及近代张书旗、潘天寿、齐白石、吴昌硕等名家书画18件。约10万年之前的硅化木、骨化石19件。新石器时期的石斧、石镞、石箭头、石刀等19件。西周至清朝各类陶瓷器1191件。其中属珍贵出土文物的有西周时期的盉、盂、盘、豆、碗、器盖等原始青瓷器和扁腹圜底罐、平底罐、扁腹圈足罐、扁腹圈足小罐、陶纺轮、陶坛等陶器;春秋战国时期的米格印纹陶罐、米格印纹红陶罐、细方格印纹陶罐、陶坛、复合印纹陶瓮、原始瓷小碗等;西、东汉时期的双铺兽双耳釉陶瓿、双铺兽双系釉陶壶、三兽足双耳三兽盖釉陶鼎、云纹釉陶盒、带盖泡菜罐、红陶灶、陶纺轮、釉陶勺、釉陶豆、陶羊厩、陶井、陶牛、陶羊、陶鸡、陶俑等;三国时期的青瓷陶灶、陶釜、陶熏炉、釉陶直筒罐等;东西晋时期的青瓷铺兽盘口壶、青瓷虎子、狮形水注、瓷灯盏、鸡头壶、青瓷瓢、青瓷耳杯等;南北朝时期的四桥系青瓷罐、青瓷虎子、四系龙瓶、假圈足荷花瓣碗等;唐时期的三彩瓷枕、三彩带流小罐等;五代时期的青瓷小鸡头壶等;宋时期的长方形抄手观砚、12生肖堆纹瓶、青黑瓷**堆纹瓶、瓜楞粉盒、带柄荷花执壶、青瓷双鱼盘等;元时期的青瓷荷叶罐、青瓷碗、盘、洗、鼓钉炉、鱼形青瓷水注、玉壶春瓶、大吉瓶等。春秋战国至清朝的各类铜器310件。其中属珍贵出土文物的有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剑、铜镞、铜斧、铜箭头等;汉代的铜弩机、铜矛、铜戟、双铺兽衔环铜鋗、双铺兽衔环铜釜、双铺兽衔环铜壶、铜鐎壶、铜鐎斗、铜奁、带柄铜碗、流金神兽镜、日光镜、四雏镜、天皇镜、规矩镜、四神镜、四乳四神镜等;三国时的铜洗、龙兽镜、鎏金神兽镜等;西东晋时的铜鐎斗、铜熨斗、五乳五神镜等;南北朝时的神兽镜等;唐代的神兽葡萄镜、葡萄镜、天马行空镜、棱花镜、神兽镜、葵形神兽镜、菱形双凤衔绶镜、葵形花鸟镜、鹦鹉衔绶镜等;宋代的执柄圆镜、龙凤镜、方镜等;元代的铜权、为善最乐镜等;明代的象纽盖缕空大明宣德铜薰炉等。还有宋代的金龙、汉五铢钱和王莽货泉古币等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