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钓鱼人给各位分享野钓顿口与黑漂的相关知识,其中也会对钓鲢鳙抓顿口还是黑漂?(钓鲢鳙是不是要黑漂才起竿)进行详细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鲢鳙抓顿口是非常关键的,都说钓鲢鳙十条能有一条正口就不错了,其它的都是锚上来的,我觉得并不是这样,如果老是锚到鱼,首先我们考虑的因该是水层问题,第二就是抓口问题了。我们选择上宽下窄细长身浮漂的原因就是可以让我们抓口更准确,而鲢鳙口比较大,所以吃饵时浮漂往往都是顿口和黑漂,如果我们选择的浮漂不对,那么对于抓口来说就难了,发生锚鱼的情况也就更多了。抓鲢鳙口,一定要选择那种有力的顿口,浮漂呈现的漂相如果是点动或者晃动,那么我们这时候可以点的深一点或者浅一点,这时候调水层20~30公分即可,且不要调整过大。钓鲢鳙怎么抓口呢?很多钓友说漂动就提竿,钓不上正口也能锚上鱼,这就要看怎么理解了。如果是锚中鱼唇附近,中钩的鲢鳙挣扎的力度并不算大,力气不小,都能将其遛出窝子,但是,如果鱼钩锚中的是鱼鳍、鱼尾。那中钩之后,必然会剧烈挣扎,很容易惊散进窝的鲢鳙,所以,有经验的老鸟,还是希望能抓正口。鲢鳙吸食钩饵的力度很有意思,如果是正口,常见的漂相往往是顿口居多,黑漂反而比较少些。所以,浮漂左摇右晃、小幅度起伏,都不要贸然提竿,浮漂有明显的顿口,亦或者有幅度较大的黑漂出现时,及时提竿,都是正口中鱼。
野钓出现黑漂不中鱼的原因相对比较简单,但是在黑坑中情况却有所不同。除了鱼蹭线有可能导致黑漂却不中鱼之外,黑坑中的老滑鱼也是黑漂假信号出现的重要原因。如果鱼被钓放的次数过多,就会产生极高的警惕性,在觅食的过程中会非常谨慎,而且还会对钩饵进行必要的试探。黑坑中的老滑鱼发现钩饵之后并不会干脆利落地一口吃进嘴,而是会试探性的将钩饵吃进嘴然后迅速吐出来,这种现象被称为“涮饵”。当鱼把钩饵吃进嘴的一刹那,浮漂会出现大幅度的下顿甚至是黑漂信号,但是由于老滑鱼又很快将钩饵吐出,所以抬竿就刺不中鱼了。面对黑坑中的老滑鱼,钓钝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正确的做法是使用清淡自然的饵料和窝料,以此来降低老滑鱼的警惕性。例如白米饭、蚯蚓等等,老滑鱼对这样的饵料会明显降低警惕,涮饵的行为也会明显减少。
主要是力度的区别,蹭线是轻微晃动或者是很细微的顿口,二真正的吃口顿口,则是快速有力的下顿!最少两目的下顿!需要多练习才可以掌握!
一、顿口顿口是七星漂常见的漂相,特征是浮漂出现有力的下顿,作钓时出现顿口基本都是鱼吃饵引起的,此时抬竿中鱼率极高,抬竿最佳时间是七星漂下顿的一瞬间,若抬竿过晚鱼可能会将钩饵吐出来而空竿。二、黑漂黑漂是七星漂常见的漂相,特征是浮漂被全部拉入水中,作钓时出现黑漂主要有两种情况,其一是鲤鱼等大鱼或大个体鲫鱼吃饵时容易出现黑漂,其二是麦穗鱼、趴地虎等小鱼闹窝时也常常会出现黑漂。三、送漂送漂是七星漂常见的漂相,特征是浮漂出现上浮动作,作钓时出现送漂可能是饵料(商品饵)雾化脱落引起的,也可能是鲫鱼等底层鱼类吃饵引起的,尤其是七星漂有力下顿后再送漂十有八九都是大鲫鱼。四、颤漂颤漂是七星漂常见的漂相,特征是浮漂出现轻微的颤动,作钓时出现颤漂多数都是鱼在触碰饵料,此时不宜提竿,若提竿基本都是空竿且容易惊鱼,可等浮漂出现下一步动作后再判断是否需要提竿刺鱼。五、斜漂斜漂是七星漂常见的漂相,特征是浮漂被斜着拉走乃至黑漂,作钓时出现斜漂多数情况都是鱼吞食钩饵引起的,例如白条等上层鱼类吃饵时往往会出现斜漂,另外浅水区的大鲫鱼吃饵也经常会出现斜漂。六、移漂移漂是七星漂常见的漂相,特征是浮漂在水面上平行移动,作钓时出现移漂可能是虾蟹闹窝引起的,也可能是白条等上层鱼类吃饵引起的,但若先出现移漂再出现黑漂则可能是鲤鱼、草鱼等大鱼在吃饵。
答:原因一、鱼钩的钩号太大了鱼钩的钩号越大,挂饵之后,整体的体积就比较大,这种情况,鱼在抢食钩饵的时候,很难将其顺利吞咽,但是又会被鱼钩上的钓饵吸引。所以,进窝鱼群会不断撞击鱼钩,如果是商品饵、虫饵,会因为饵料的溶散,或者虫饵被鱼咬断,所以浮漂会上浮,同时在上浮的过程中,会有明显的欢动,如同打着摆摇头。如果使用得比较硬质的饵料,浮漂上顶之后会马上下沉,如同浮漂在水中点动,起伏的幅度都很小,而且不会持续。这种原因导致的顶漂,类似小鱼闹窝,但是,因为浮漂运动的幅度、轨迹、区域都很小,所以还是能和小鱼闹窝有着明显的不同。应对建议:更换较小号的鱼钩,更换更为黏软的饵料,将饵团的体积缩小,都能有效地应对这种情况,甚至会明显减少顶漂的漂相,转为顿口、黑漂。原因二、小鱼闹窝、进窝鱼蹭线不管是使用悬坠钓法还是铅坠沉底的钓法,都会有相当距离的鱼线在水中,所以进窝鱼密度大,亦或者有大量的小杂鱼进窝,都有可能造成浮漂上顶。小鱼闹窝,指的是小杂鱼因为抢食饵料,不断撞击钩饵,甚至在撞线、蹭漂,因为打破了钓组的静态平衡,所以浮漂会无规律的上下起伏。小鱼闹窝和进窝鱼蹭线、撞漂有明显的不同,但是原理上,却没什么区别,小鱼闹窝导致的顶漂,浮漂上顶时间长,幅度忽大忽小。进窝鱼撞线、蹭漂导致的顶漂,浮漂上顶时间短、幅度小,而且没有规律,很久才出现一次,所以即便出现,也不需要重视。在实战中,如果遇到这种漂相,对钓友们来说,反而是好事,不管是小鱼闹窝,还是进窝鱼蹭线、撞漂,都说明水中的鱼,是一定数量的。应对建议:改悬坠为重铅沉底,或者跑铅钓法,即可过滤大多数虚假讯号,同时也能减少因小鱼闹窝造成的顶漂现象。原因三、水底高低不平,而且有暗流水面观看,都是风平浪静、一马平川,水底情况则是各有不同,在活水水域,这种情况更不在少数。水面看上去不过是缓流,但是水底的流速异常,如果遇到水底高低起伏不平,浮漂翻身之后,则会根据水流的流速,有规律的将浮漂上推。这种因水流流速导致浮漂上顶,暗流流速越快速,浮漂的上顶幅度越大,暗流的流速越缓,浮漂上顶的幅度越小。这种原因造成的浮漂上顶,非常的有规律,所以只要耐心观察,都能看出来,应对方法,也并不难,只需要换一根吃铅大的浮漂即可。原因四、水底有淤泥层水流较缓的水域,泥沙容易沉底,形成一定厚度的淤泥层,当钓饵落底后,钓目并不会发生太过于明显的变化。但是,当进窝鱼群进窝之后,因为鱼群在水底不断拱食,泥沙上涌,即便没有进窝鱼给口咬钩,也会导致浮漂上浮。这种情况导致的浮漂上浮,迹象非常明显,甚至都不需要观察漂相,钓点附近的水色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这种情况出现的浮漂上顶,完全是因为物理环境发生了变化,会让刺鱼效率变得非常差,虽然有大量的鱼群进窝,但是因为钩饵和鱼群所在水层错开,完美的避开了钩饵诱鱼。应对建议:这种情况出现,建议直接钓离底,让钩饵离底5~8厘米,但是不要打飞铅,这样会导致鱼群上浮,反而不利于抓口。
答:钓翘嘴的截口漂相是送漂。翘嘴吞钩后常有抬头上游的动作,反应在浮漂上就表现为平稳的上升,即送漂。一般来说,体型较大的翘嘴表现为缓慢地送漂,而小翘嘴的送漂比较干脆利落。除了送漂外,翘嘴的漂相还表现为明显的顿口或者黑漂。明显的顿口:通常为浮漂在下降过程中,出现三到四目明显下顿动作;
上半夜:傍晚19:00---夜晚22:00其实19:00前的鱼口也是不错的,这里讲夜钓,暂且就说19:00以后。19:00--22:00,浅水区和水皮经过白天一天的烘烤,逐渐降温。气压也变高、气温降低,光线变暗。总之,整个环境可以用舒适、静谧来形容。所以这个时间段的鱼口是比较活跃的。这时候,虽然有小鱼也会进窝,但底层的大鱼正从深水慢慢往岸边游来觅食。所以这个时间段,要做到勤补窝、窝里要带颗粒,中鱼后要及时把鱼牵引到窝子外,以免惊窝。下半夜:凌晨3:00---清晨7:00这个时间段,窝子里基本是没什么小鱼了,周围环境也比上半夜更安静,窝子里的颗粒也发窝了。深水过来的大鱼,再怎么谨慎,在这个时间段,也会忍不住窝料饵料的诱惑。所以,这个时间段,会经常出现大顿口、黑漂、切线、拖竿下水的情况。随着黎明逐渐到来,在清晨,微风徐来,水面波光粼粼。水域到了一天溶氧量最高气压最舒适的时间。你会听见水面陆续有鱼炸水的声音,同时窝子里也会出现鱼星、鱼口变得很好。
上一篇:t尾软饵贵的好还是便宜的好?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