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钓鱼人给各位分享冬天白鲢黑坑钓法的相关知识,其中也会对冬天钓鲢鱼用什么饵料(冬天钓鲢鱼用什么饵料好钓)进行详细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比较常用的就是豆渣类、发酵类的面饵及市面上的商品饵。豆渣类饵料可作为诱饵或者钓饵,发酵类的面饵可直接选择玉米面、小麦面发酵后使用。市面上的商品饵可选择味型偏蒜味或者草莓味的,这样能更好的诱钓鲢鳙。
冬钓鲢鳙的鱼竿选择4.5米手竿或者5.4海竿即可,主线选用0.8-1.5号(线径在0.15-0.2毫米的高强力线),鱼钩选择5-7号袖钩或者伊豆,浮漂选择反应灵敏的长条型浮漂。如果低温不闹小鱼的话,可以选用浓香甜酸味的饵料。
扩展资料
冬钓鲢鳙选择晴天出钓,阴天出钓效果很差。选对了时间,我们选择钓位的原则是向阳和背风,并且是亮水区,水深在1.5-2米之间,另外有陡坎、洄水的钓点会更好。
冬季钓层的选择与夏季相反,夏季基本上是从一漂深的位置然后往下找鱼,而冬季先钓低或者离地,然后逐层向上找鱼,当气温逐渐升高,鱼儿也会慢慢上浮。
黑坑鱼塘老板为了养水基本都投放一定数量的花鲢,钓鲤鱼跟鲫鱼的时候花鲢经常闹窝,花鲢吃食的方式是吸食漂浮物,想避免的话,饵料稍微硬一点,加点腥味的,黑坑钓鲤鱼的话放鱼的时候多打窝料快速聚鲤鱼,我们就是这样做的,饵料别太干,加点小药多聚鲤鱼,推荐试试一品源优生产的小药套餐几种搭配加到饵料里聚鱼效果很好,味型比较特殊,主要是后期能把两边打闭口,,还有就是饵料里多加腥味的成分,雾化效果不要太好,要不然还是招鲢鱼,祝你好运
冬天怎么钓鲢鳙,看看谢大师怎么说
区别如下:
1、鱼头区别
白鲢的鱼头相对来说比花鲢小。花鲢的鱼头可占身体的1/2甚至更多。
2、体**别
白鲢身上全白鳞,无黑色斑点。花鲢身上有淡黑色斑点。
3、腹部区别
白鲢腹部有棱,即腹部的**有一条很明显的折痕。花鲢腹部平滑,无折痕。
注:上图为白鲢,下图为花鲢
拓展资料
关于花鲢的营养价值
主要含有水分、蛋白质、脂肪、灰分、无氮浸出物。以及钙、磷、铁、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PP等,随着鱼体的生长发育,水分的含量逐渐减少,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则逐渐增加。
关于白鲢的营养价值
白鲢肌肉的营养成分随体长和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其变化范围为:水分占60.3-80.9%,蛋白质15.3-18.6%,脂肪2.0-20.8%,灰分1.0-1.4%,无氮浸出物0.2-1.7%。鱼体肌肉的生化成分亦随着鱼体的生长发育而变化,当水分含量逐渐下降时,蛋白质及脂肪则逐渐增加。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花鲢百度百科:白鲢
习性:鲢鱼喜群游,但混合集群不多,因为在垂钓中发现,钓起花鲢时,尽一色花鲢,钓起白鲢就尽一色白鲢。插花上钩的现象很少;常浮游,旨在摄食浮游生物和吸氧,因为夏初——秋末这段时期,天气变化异常,经常造成水中缺氧;怕惊扰、喜雀跃。遇到响动或小鸟掠过水面,立刻引起鱼群*动而跃出水面,此起彼落,看得人眼花缭乱。这种反应主要在白鲢。水深:水深在1.5米以上可以钓的到,冬天钓鲢鱼主攻底层。随着水温的降低,逐步向深水移动,那么我们就可将定位向下移动,一直找到它们的觅食泳层。有可能是7米.也有可能是9米或更深。海杆的效果不如手杆,冬天鲢鱼吃饵较轻,用手杆半水挂饵调2目,也钓2目。离底20-50公分。窝子要大,雾化要够好。冬天鲢鱼吃饵轻,一般就半目,有时候浮标才轻轻的摆动。钓具调配:可选用4.5米超硬调手竿,主线1.5~2号,脑线1~1.5号的高强度细线。采用5~7号伊豆或袖钩,3~4号漂为佳。整个钓组装配好后可调零钓二(即调平水钓两目),这样冬季鲢吃钩时不出现假信息,压线沉漂较迅速。学会看漂:快速、轻微抖动一两下,或下沉一点点,又立即升到原位,这无疑是白鲢摄饵的反应;缓慢上升或下沉,不超过一目,是花鲢摄饵;当钩饵下沉到位时,浮漂突然上升或下沉1~2目,并持续不动,可以肯定是花鲢摄饵,而且这种反应的中钩率相当高;浮漂在水中似动非动多半是花鲢摄饵。这种反应一般出现在有点小风浪时;在我的实践钓鱼当中没有发现从未遇到鲢鱼拖漂、黑漂和大送漂的情况。饵料制做:取500克细黄面,加50克白糖蒸10分钟,取出备用;小米粉200克,生黄豆粉100克,醋汁少许,臭豆腐适量。使用前将其拌匀,取200克糅散打窝。做钓饵时应再加些塘水揉和。如过散,可加入适量小麦蛋白钓饵,用多少和多少,不宜过多。换饵时间不宜过长,以1分钟为好,这样可以使钓点的雾状区域不断扩大,以达到诱鱼聚鱼的目的,而使鲢鱼聚而不散。提竿时机:一旦发现浮漂上送1~2目或迅速下沉即可提竿。
可能原因很多,要你慢慢去摸索,这个鱼在密度不是那么大的时候,大型水域相当难钓,特别是手杆,但是一旦手竿中鱼,比海竿来得快。要注意很多:
你先要怀疑有没有花白鲢,花白鲢在那个窝子钓时间长点,钓个几次观察鱼情与漂相,多而散落的泡子,并且天气变化、昼夜交替、出露水伴随花白鲢打水,白鲢太阳高照,成群在水面游动,这是有花白鲢的迹象,冬天都会有,只是出来打水游动没那么频繁,但是最起码钓久了打窝了有泡子。
看季节与环境,能见度高的清水你就要找深水区钓深或者直接找鱼聚集的地方离底钓,能见度低的肥水也要钓深,但是要钓浅一点,这里我们说的钓深钓浅就是找鱼层,确定1有鱼了后,你总是逮不到口就要找水层原因了,钓深了鱼未必就喝到你的钩子了,他在逗你的饵料,或者撞线,你看到很快的顿口可能就是这玩意撞线逗饵料,快口多了就要向下抹漂座。钓浅了,他在下面喝,并没有喝到嘴里,你看着一口下去很稳当,就是钓不到鱼,这时候就要一卡一卡往上抹漂座。
前面l两种是你锚到鱼,或者别人在窝子里钓到鱼,确定有鱼的情况下啊,但是很多情况是窝子里压根就没花白鲢,很有可能是餐条,这种情况你就适当避一下,晚上去试一下,晚上餐条会停口,把内鬼找出来。
当然也有可能是鱼苗子,花白鲢鱼苗口也很正,你钩大了,挡口,肯定经常看到口拖不到鱼,但是鱼苗子多了,你钓着钓着总能揪出内鬼。
还要解决挡口问题,春冬两季其实鱼很多时候在浅水区域,大家一直以为在深处,应该选择好的天气钓浅1米多,这时候要用小钩细线,甚至不用弹簧,钓*钩。抓有力的顿口,一口下去就要扬杆刺鱼。夏秋两季鱼吃口猛,就要过滤小鱼信号,别像春冬两季了,换线组,小鱼咬钩漂过滤信号。
最后一点是至关重要的,那就是开饵。开饵第一味型要慢慢摸准,不是所谓的花鲢喜臭白鲢喜酸,那叫扯淡,你还要看肥水还是清水、季节好坏,你开的饵料一定要有穿透力,足够留鱼,一层一层剥落。而不是像个烟雾弹,下去招惹一片鱼乱吸,找不到你的钩,到处撞线。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花白鲢90%都是在饵料雾化最后一点才中鱼,为什么呢?最后一点饵料是垂直下落,多了周围都是,鱼从旁边吸不进鱼钩,鱼钩在弹簧下面。
所以说,不要乱打窝,也不要人太多太吵,最好是选择晚上,2个人一起出钓,一个人守个两根杆。钓近点,别乱打海竿,怎么聚鱼才是关键。
要多实践朋友,钓花白鲢靠的是经验和运气,一味地要表演技术,到最后就是空军结果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