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钓鱼人给各位分享黑坑用黑耳怎样配制的相关知识,其中也会对如何制作黑木耳原种?(如何制作黑木耳原种图片)进行详细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原种培养基一般以木屑和谷粒为基质,下面主要介绍木屑菌种的制作过程。(1)木屑菌种培养基配制与制作配方为:阔叶木屑 78%米糠或麦麸 20%蔗糖 1%石膏粉 1%水 65%按以上配方称料后,先把木屑、米糠、石膏粉拌匀,然后加入溶好的糖水和水,翻拌均匀。培养基的含水量为65%左右。以用水料为例,指缝间有水但不滴下为宜。装瓶时,一边将料灌入瓶中,一边用手捏着瓶颈不断振动,直至将料装至瓶口。用扁形铁钩将培养基表面扒平,压紧到瓶肩处,中间用捣木扎一个洞,培养基应上面稍紧下面稍松,松紧应适当。过紧瓶内空气少,影响菌丝生长;过松虽然发菌快,但菌种少,且易干缩。装完料洗去瓶口内残留的木屑,擦干。然后塞上棉塞。罐头瓶用聚丙烯薄膜和牛皮纸包扎瓶口。(2)灭菌装瓶完毕后,将瓶移入高压灭菌锅中,在137.3千帕即125℃的温度下灭菌1.5~2小时,用常压锅或土蒸锅时,水沸腾后100℃连续蒸6~8小时。(3)接种培养基灭菌后,取出来冷却至30℃以下即不烫手时,将瓶外壁用干净的布或酒精棉擦干净移入接种箱内(接种箱消毒方法同常规)。在无菌操作下,将母种接入原种瓶内,一支母种可接5~6瓶原种。(4)培养接种完毕,将菌种瓶置于温度为25℃、空气相对湿度为60%的培养室内培养。要求培养室清洁、无光、有良好的通风换气功能,培养30天左右菌种可发至瓶底。在培养期间,每隔2~3天检查1次,如果发现红、绿、黑色孢子,说明有孢霉、青霉、曲霉、根霉等杂菌污染,应予淘汰。培养基表面长满菌丝后,隔7~10天再检查2次,观察瓶底及中部有无杂菌。玉米粒菌种的制作过程:玉米粒种具有配料简单、发菌速度快、操作方便等特点。将玉米粒去掉杂质灰尘,以水浸泡12~24小时(冬长夏短),捞出后放入锅内煮熟(45分钟左右),以玉米鼓起而不裂为度。然后稍沥干,立即装瓶,塞棉塞,灭菌(和木屑种相同),接种,培养。培养好的原种应该是菌丝洁白,颜色均匀一致;无杂菌;菌龄适宜,贮藏一般不超过3个月;棉塞不松动,瓶壁有清水珠;菌丝有清香味,不松散,富有弹性。在原种培养过程中,应及时检查剔除有杂菌污染的菌种瓶。
黑坑钓鲤鱼饵料配方:
配方一
1.饵料加工
(1)用小麦麸皮几斤炒香备用;
(2)买海水干小虾米一公斤,用小粉碎机或家用豆浆机打成碎粉粒备用;
(3)把黄豆炒香粉碎备用;
(4)取喂鱼的颗粒料粉碎备用,不要弄得太细,要有小颗粒,留鱼效果才好。
2.饵料配制
取颗粒饲料粉粒60%,黄豆面10%,香麸皮10%,小虾粉粒10%,红糖10%,先将红糖溶于水,再加入上述饵料快速搅拌,不要揉搓,保持饵料松散状态。
配方二
1.钓饵:60%原塘颗粒粉+15%鲤鱼饵+15%底窝料+5%麝香米+4%雪花粉+0.5%诱鱼剂+0.5%药酒。
2.诱饵:50%原塘颗粒+30%底窝料+10%麝香米+2%诱鱼剂+8%药酒。
3.原料说明:
(1)找不到原塘颗粒时,可用市场上占有率最大的饲料品牌来替代。颗粒料买腥香的粉碎了就行。
(2)鲤鱼饵,做为主攻饵,作用是强化味型,使其变得更好吃。鲤鱼饵成分与原塘颗粒成分最好一致。成分包装袋上有说明。
(3)底窝料,选用本味和纯谷物为好,不要添加剂太多的,以免与主攻饵味型冲突。成分需粗细搭配合理,富含纯谷物,打大窝使用能降低成本。讲究诱钓一致性。谷类主要是指禾本科植物的种子,包括稻米、小麦、玉米、黄豆(大豆)、小米、黑米、荞麦等。
(4)药酒能利用酒精的溶水性增加饵料味型在水里的传播速度,快速诱鱼。而中药诱鱼广普性强,能扩大诱鱼面和诱鱼种类。
(5)诱鱼剂,即小药,主要强化主攻味型。但因为浓度高,用对则丰收,用错一点则完蛋,所以要判断准确,拿不准还不如不用。用量宁少勿多。也有钓友认为加了只是寻求心理安慰而已。
(6)饵里面还可以加香甜味道的和酒味道的酒米,5%左右即可。
培养室要选择能保温、增温、避光、通风的厂房,打架子时每层之间高度35cm左右为好,摆袋之前室内用甲醛进行消毒,摆袋时先把菌袋倒过来,使孔内菌种落下,然后正立摆袋,保证大部分菌种覆盖料面,使少部分菌种落到孔内,养菌初期室内温度可以升到28-30℃,但吃料1cm后,室内温度应控制在22℃左右,养菌10天后开始早晚各通风半小时以上,保持室内黑暗有利于菌丝生长,养菌期间如果发现杂菌,挑出来重新装袋灭菌,也基本上不影响单产。
另外应每天用来苏水对培养室进行加湿消毒。每5天用甲醛熏蒸一次。
我国疆域辽阔,资源丰富,适用于栽培黑木耳的代料有数十种。常用的有杂木屑、棉籽壳、玉米芯、甘蔗渣、稻草等富含纤维素、木质素的农林副产品,均可用来栽培,目前已经取得大面积栽培成功,且产量均大大地超过段木栽培法。以上各种培养料要求新鲜、无霉变、未经过雨水淋洗,否则容易招致杂菌污染,不适宜作培养原料。
凡是阔叶树木屑、农作物秸秆都可以做培养料。配料应注意原料合适的配比、料水比和酸碱度,这些因素影响培养料的理化性质,与木耳菌丝生长发育有直接关系。
配方一:锯木屑74%;稻糠20%;玉米3%;大豆粉1.5%;石膏1%;生石灰0.5%。
配方二:玉米芯粉79%;稻糠20%;石膏1%。
配方三:豆秸秆粉88%;稻糠10%;石膏1%;蔗糖1%。
二、三配方可另加0.5%的生石灰,各配方配料含水量60%左右。一般用手捏拌好的培养料,指缝间有水迹,滴水不超过一滴为宜。
(1)培养基常用配方
PDA培养基:马铃薯(或玉米粉或麦麸)1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水1000毫升,pH为6.5。
(2)一级种培养基制作
①将马铃薯洗净去皮(已发芽的要挖掉芽眼),称量取200克切成薄片,置于铝锅加水煮沸30分钟,用4层纱布过滤取汁,补足1000毫升容量;称取琼脂20克,用剪刀剪碎后加入马铃薯汁液内,微火加热,不时搅拌直至琼脂全部溶化,加入葡萄糖,稍煮几分钟后,用4层湿纱布过滤,其液汁装入试管。
②趁热分装入管,装量为试管长度的1/5,塞紧棉塞,立放于试管笼上。分装时应注意不使培养基粘附在试管口上,以免杂菌感染。
③及时高压灭菌,灭菌时将试管每10支扎成一捆,棉塞一端用牛皮纸包好,垂直放入高压锅内进行蒸汽灭菌,当压力达0.05兆帕时,微开排气阀,使压力降至“0”,重新加热灭菌,在0.110兆帕的压力下保持30分钟,待压力表自动降到“0”时,再打开锅盖,取出试管趁热排斜面。
④试管取出后趁热将试管口一端垫高,斜靠在桌上的小木棒上,使管内培养液斜面上长度达4/5,试管上面覆盖毛巾,冷却后即成斜面固体培养基。
⑤灭菌后置常温下48小时,未发现有杂菌产生,即可作为一级种斜面培养基用于接种,一级种培养的适宜温度为22~28℃,大约经10~15天菌丝可长满斜面。琼脂斜面培养基配制工艺流程如图9所示。
图9 琼脂培养基配制工艺流程
1.分装试管 2.管口塞棉 3.包扎成捆 4.高压灭菌 5.摆成斜面
目前我国黑木耳代料栽培的主要模式是采用短袋熟料栽培,少数在气温较低的季节采用发酵料短袋栽培的模式,根据国际市场对黑木耳产品要求单片和卫生质量极大提高的现状,国内出现借鉴银耳采用长筒式袋栽的模式,进行层架栽培。这是值得提倡的栽培模式,它有利于生产小朵形单片木耳,提高了耳片的卫生标准,迎合目前市场的需求。
(1)操作工艺流程
短袋熟料操作工艺流程:备料—原料配制—检测—装袋(机械或手工)—上塑料环—棉塞—灭菌—冷却—接种—培养。
短袋发酵料操作工艺流程:备料—原料配制—堆制发酵—装袋(机械或手工)—扎口或上塑料环—塞棉塞—接种—培养。
长袋操作工艺流程:备料—原料配制—检测—机械装袋—打穴—胶带封口—灭菌—冷却—接种—培养。
(2)技术要点
①称料。不论制作何种料袋,原料配制均严格按配方计量称料。
②拌料。首先进行过筛,剔除混入的砂石、金属、木块等物质。然后将棉籽壳或木屑倒入拌料场上,堆成山形,再把麦麸从山尖均匀地往下撒开,并把石膏粉均匀地撒向四周;把上述干料先拌搅均匀,然后把可溶性的添加物,如蔗糖等可溶性的添加剂溶于水中,再加入干料中混合;培养料含水量配制一次到位,按1∶1.1~1.2的比例加水拌料,要求配料湿度均匀。
③检测
含水量测定:感官测定——手掌用力握料,指缝间有水痕纹不滴下,掌中料能成团,为适合的含水率;若水珠成串滴下,表明太湿,将料堆摊开蒸发;若料不成团又无水痕,落地即散,则偏干,补水拌至适度。采用SYS-1型水分计测定,可快速测量培养基的含水率。培养料含水量与料水比的关系见表18。
表18 培养料含水量与料水比的关系
pH测定:灭菌前培养料pH可掌握在6.0~7.0,配制后5.0~6.0。称取5克培养料,加入10毫升的中性水,搅拌澄清,用石蕊试纸或广谱试纸,测定其pH。
④选袋。短袋选用17厘米×35厘米,长袋选用12厘米×45厘米,厚度均为0.05~0.06毫米,厚薄均匀、无折痕、无砂眼的优质低压聚乙烯或聚丙烯的直筒形塑料袋;
⑤手工装料。先将袋底撑起,边装边振荡压紧,装到容积的1/3时,先振荡压实,使上下松紧一致,继续装满后用木棍于袋**扎一直径2厘米、深度达料高的4/5的中心孔,装料后每袋湿重1.1~1.2千克料高16~17厘米,套上颈圈,塞上棉塞,或装料后直接用线绳扎紧,擦去袋口的内外的残留培养料。
⑥机械装袋。长袋用机械装料。每台装袋机配备操作人员7人,其中上料1人,掌机1人,传袋1人,扎袋口2人,打穴1人,胶布封口1人。1台/时可装1000袋。先将薄膜袋口一端张开,整袋套进装袋机套筒上,双手向薄膜袋口紧托,当料从套筒源源输入袋内时,右手撑住袋头往内紧压,形成内外互相挤压,使料装紧、坚实。此时当填料接近袋口5厘米处时,料袋即可取出竖立,并转入下一道捆扎袋口工序。按菌袋长度增减袋内培养料,而后左手抓料袋,右手提袋口薄膜合拢,左右对转,扭紧薄膜,使料筒紧贴不留空隙、紧实,在袋口四周拳击数下,然后清理袋口剩余5厘米薄膜内粘的残物,用纱线缠扎袋口3~4圈后,再反折过来又扎3圈,密封袋口。装料后,12厘米×53厘米的袋,每袋可装干料550~600克,湿重1250~1300克,12.3厘米×56厘米的袋可装干料650克,湿重1350~1400克。无论是机装和手工装,必须做到:快速装袋,松紧适宜,扎口密封,轻拿轻放。
⑦打穴封口。接种穴数量按料袋长50厘米的打4~5穴,袋长55厘米的打5~6穴,穴位按料袋长度等距离分配。标准接种穴宽1.2厘米,深2厘米。事先将封口专用胶布剪成3.25厘米×3.25厘米的小方块,斜面重叠成排,打穴后,用毛巾擦去袋面残留物,将胶布贴封在**上,用手指平压拉平,紧贴袋膜上。要求封口胶布贴紧,灭菌时不渗水,不脱落。
⑧灭菌。高灭菌应采用聚丙烯塑料袋装料,在147千帕压力、蒸汽温度126℃下保持1.5小时;生产性的常压灭菌采用低压聚乙烯塑料袋装料,应及时进灶,旺火升温,防止出现“大头、小尾、中间松”的现象,合理叠袋,使蒸气流畅通,防止互压缝隙,达到温度100℃后,中小型灶,持续8~10小时,中途不停火,不掺冷水,不降温;大型罩膜灭菌灶上升到100℃后,应保持16~20小时,才能达到彻底灭菌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