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钓鱼人给各位分享黑坑为什么要用钓跑铅么的相关知识,其中也会对钓鱼跑铅是怎么回事(钓鱼跑铅怎么办)进行详细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滑铅滑铅钓法适应于闹小鱼,但水下有成鱼和鲫鱼类。其操作如下:1-- 把大号漂转为小号 {漂型长漂身,稳定性好的底钓漂}2-- 把钩号加大1--2号。3--子线 缩短**线一半4--在原来铅重的基础上,再加重2--3倍重量。5--铅皮座上太空豆上推5--7 公分。注意事项:准确的抛竿,铅坠和饵入水,漂在半空等,铅坠到位后,再将漂放下,浮漂迅速下沉后会马上复位,浮漂的目数越少信号会越多。 原理:增加铅坠的重量使饵迅速下沉,可以适当避开小鱼,把饵准确的抛到钓点,让浮漂及时露出钓目,抛竿技巧应当灵活把握,只要下沉中不被小鱼截住,铅坠和浮漂形不成平衡关系了,这时的铅坠就是下沉和压线的作用,鱼吃饵拉动的是整个浮漂的浮力,这就是重铅换小漂的道理!拉饵钓滑铅注意拉好饵后,要在用手轻搓一下饵,目的让它完整到底,使用滑铅钓法当鱼口少时,提杆也要保持一定的节奏!跑铅在实际的垂钓过程中除了调整浮标、更换钓组、调整饵料的比重、状态……以适应鱼情、鱼讯之外,“跑铅”也是一种应对之法。我所接触过的“跑铅”有四种形式:即“大跑铅”、“底坠跑线”、“小跑铅”与“活铅”。下面我就简单介绍一下这四种形式的用法:一、“大跑铅”我认为“大跑铅”类似于早些年的传统钓——铅坠是平卧于水底的。浮标的调整较为简单,只要铅坠能把浮标全部拉入水中即可。注意!是全部拉入水中。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让铅坠能够平卧于水底。“大跑铅”的子线一般都不长(10公分左右)且柔软性要好,这样有利于鱼的吞食和快速的传递鱼讯。“大跑铅”又分两种形式:死坠与活坠。死坠顾名思义就是固定、不可活动的铅坠,如带转环的铅皮座。多用于手杆垂钓大型的鲤、草、鲶、黑鱼和长竿短线钓法(俗称“大炮”)。活坠就是可以在大线(主线)上滑动的铅坠,如通心坠、台钓铅皮座(如图A两边需用太空豆来固定的那种)等。多用于手海和投竿(海竿)。“大跑铅”的特点:1、调钓方便、操作简单、钓组的要求不高。2、能有效的避免杂鱼闹漂、小动作几乎没有。3、鱼讯明显且和中鱼率的对应关系好,所上之鱼多是“死口”鱼。4、利于初学者、视力弱者使用。5、属钓极顿范畴,易丢口。说句玩笑话就是“毫无灵敏度可言的一种钓法”。但它的适用面广、适于冬钓和易获“大物”的优势仍为众多喜休闲、野钓的钓友所钟爱。平时钓友们也可在杂鱼巨闹、糗大鱼时不妨试试此法,或有意外之惊喜。二、是“底坠跑线”。也就是平时大家常说的“跑铅”——是钓友们广泛采用的一种底钓老鱼、糗鱼的方法。它与“大跑铅”的不同之处就是铅坠是竖着“站立”于水底的,较之“大跑铅”也要灵敏许多。具体的操作方法就是:无钩离底调平水(或N目),钓目一般设定在0.5~2目(或〈N+0.5〉~〈N+2〉目)之间,子线易短(10公分左右)且柔软度要好(便于及时有效的传递鱼讯)。“底坠跑线”钓法有点儿像是传统钓的改进型,它的特点是:1、钓目越接近调目就越灵敏,反之就越迟钝。而且,在一般情况下,即使将钓目定在浮标视目杆的根部,铅坠在水底也是“竖立”不卧的——钓友们有兴趣的话,不妨在鱼缸或试标桶中求证一下。2、浮标的小动作少,有一定的抗闹性(杂鱼闹漂)。3、鱼讯沉稳、中鱼率较高。4、适用于有杂鱼闹窝的水域和垂钓老鱼、糗鱼。以上两种方法都是铅坠直接到底,我斗胆把它们归类于传统钓——故灵敏度会大打折扣,适用于休闲、野钓使用。也就是说“大跑铅”与“底坠跑线”适用于钓生口鱼、老鱼和糗鱼,但对于轻口鱼、滑鱼和涮口鱼就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了……随着“悬坠底钓”(俗称“台钓”)的引入和众多钓坛前辈、高手们的不断努力,悬坠底钓逐渐派生出许多各具特色的钓法,如针对离底的“一标深”、中层水域的“浮钓术”;上层水域的“打水皮”(钓翻身)……等等。各具所长也各有千秋,既相互关联又略有不同。相信钓友们对台钓都会有一套自己的见解和运用之法,我就不再多说了。既然说到了“跑铅”,我就再介绍一下专门针对轻、滑、涮口鱼的“小跑铅”和台钓中对付“乱口”的“活铅”钓法。三、“小跑铅”。换成“跑小铅”这种说法可能更有利于大家理解。它是在台钓的基础上,根据特殊鱼情所采用的一种把铅坠整体拉高,而只让“8字环”触底的应对方法。具体操作就是:带钩离底调平水(或N目),然后去掉钩子察看此时浮标为几目,假设为2目(或〈N+2〉目),这时再将铅坠整体上移10~15公分左右,最好是不挂钩找底(原因我会在后面提到),找底时让浮标露出〈2+0.5〉目(或〈N+2+0.5〉目)。找好底后拴上钩子抛入(子线要软、长15公分为宜),留意此时的浮标露出几目,若无变化为最好;若浮标的目数变大——说明子线有撑力,可适当下移浮标至〈2+0.5〉目(或〈N+2+0.5〉目)—— 这就是我为什么“不挂钩找底”的原因,然后挂饵抛出,若浮标目数基本不变——既为实底,开钓!若浮标目数有变化则说明:底可能为虚底——开始时找成“过底”了!目数变大则下移浮标;目数变小则更换饵料的比重,用轻点的。总之,尽量保证钓目为〈无钩时的半水目数+0.5〉为宜。“小跑铅”的特点:1、能够有效的过滤掉轻、滑、涮口鱼的索食讯息,主抓“死口”和“走口”讯息,中鱼率会大大提高。2、减缓了饵料到底前的下降速度,铅坠整体上移相当于延长了子线的长度,加大了“摆幅”—— 动态效果明显了、诱鱼效果加强了,便于引鱼追饵而下,多次试探、吞食——被擒!:)……3、“8字环”就相当于是在“长子线”上加了一小块铅皮,增大了鱼讯,使我们能准确的捕捉到提竿中鱼的讯息。“小跑铅”钓法是竞技钓手所必备的一种保底本领,在特殊的鱼情状况下(如冬季大棚赛),“小跑铅”技术的好坏,很有可能是决定“生死”的关键。当然,此种钓法也可适用于休闲、野钓,只是它不抗杂鱼闹的弊端令人堪忧。不过,大家可以试试“子母坠”( 即在“8字环”上加适量铅皮,使之成为“子坠”,用法同“小跑铅”)。我在冬钓时经常采用此法,自我感觉效果不错。还有就是现在我们经常看到许多钓友在垂钓过程中,不让“8字环”到底,也会把铅坠整体上移,其实这就是钓“慢鱼”时的一种应变,跟“小跑铅”特点中的2、3条一样是为了加大中鱼的机率。四、“活铅”。顾名思义,就是说铅坠是活动的。操作方法是:把锁固铅皮座的太空豆分开一定的距离(一般为2~3个铅皮座长),让铅皮座能够在两个太空豆之间来回滑动。“活铅”可适用于各种钓法,要用时只要“放开”锁固铅皮座的太空豆即可。不过使用“活铅”最好的时机是杂鱼接口频繁和鱼多乱口的情况。原因就是当我们把锁固太空豆放开之后,铅坠就几乎“失去”了它平衡浮标浮力的作用——我是指鱼在吞饵的瞬间。也就是说鱼在吃食拉动浮标出现鱼讯的瞬间,铅坠是处于“失重”状态的,鱼嘴的力是直接作用在整个浮标上的,此时的浮标是处在“最钝”状态,这时只有一定大的鱼用一定大的力才能使浮标产生讯息,所以“活铅”能过滤掉许多假讯息,但也容易丢口。只有在鱼多密集、“乱口”的情况下,“活铅”的优势才会显现出来。不过,我常常在垂钓鲤、草、鲢、鳙等大型鱼类时使用,为的就是要过滤掉小鱼讯息和鲤、草等大体型鱼在索饵时胸鳍、尾鳍划动产生的水流对浮标的影响。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这四种“跑铅”各有优缺利弊;鱼情不同,用法也会不同,这就需广大钓友们来共同丰富和完善。
这个适合在流动的水域和淤泥厚的地方钓鱼,因为铅坠是活动的,所以铅沉下去,而饵料不会沉入淤泥,这样鱼可以看见并且咬钩!“跑铅”钓法又称“飞铅”钓法。是指钓鱼时铅坠并不紧挨着八字环,而是向浮漂方向移动一定距离。那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又应该如何运用呢?我们今天来细说一下:如何运用跑铅技术?其实就跟浮标的调钓一样,是一种应变的钓法,所以应因时而变、因人而异。既然是应变,就要明其“应”的道理、“变”的根本。先说说“跑铅”:“跑铅”又称之为提铅,也就是在不改换钓组的条件下,仅仅是把铅坠整体上移一定距离的钓法。那么铅坠上移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为了缩短铅坠与浮标的距离(“缩短”水线的长度),同时也就加大了钓饵与铅坠之间的距离(“加长”子线的长度)。“缩短”水线是为了减小铅坠下摆的摆幅——摆幅减小了,浮标翻身站立的速度就相应的得到了加快;而“加长”子线,就是增加了钓饵的摆幅,也就是减缓了钓饵下摆的速度。因此,“跑铅”钓法的突出特点就是:浮标的翻身速度得到加快、浮标翻身站立后的停顿时间加长、钓饵的下落速度减缓——这就是“跑铅”的“变化”。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浮标翻身速度的加快,便于我们更早的观测鱼讯的产生;钓饵下落速度的减缓是有利于增强动态诱鱼的效果,使钓饵的下落更接近于自由落体,能够很好的消除鱼类的警觉性。钩饵下落速度的减慢最突出的作用是便于大泳层的搜鱼,也就是说在未知鱼层或鱼儿发生变层的时候,采用“跑铅”可以很快的找到鱼群所在的位置。这也就是“跑铅”的“应对”。然而,“跑铅”的弊端也是清晰可见的:浮标翻身站立后的停顿时间加长后,在此停顿时间内的鱼类索饵讯息就很难及时的反应出来。但是在某些特殊的鱼情、鱼种的情况下,此停顿却是很好的钓点。比如浮钓中遇到乱口时,主抓浮标停顿过程中的异变,确是过滤虚口、抓实口的有效时机。还比如浮钓鲢鳙,根据鲢鳙的吸食特点,有意的“延长”浮标的站立时间,可以很好的增加鲢鳙的索食时间,浮标的漂移与颤抖就是提竿的有利时机。另外,子线的增长,也会减弱鱼类索饵讯息的传导,很容易出现丢口现象。因此“跑铅”钓法的运用依赖于钓友们的实践经验!何时采用?为什么采用?是钓友们在采取“跑铅”钓法之间所必须考虑好的关键问题,否则,往往会事与愿违。我采用“跑铅”钓法,多是注重其诱鱼和底部过滤杂口的特点,也就是说在垂钓开始阶段,我常使用“跑铅”来搜鱼、抽窝。当发现有鱼进窝且多次出现截口讯息后,便停止“跑铅”并加大饵团,让钓饵以更快的速度进窝擒鱼;鱼口慢时再以 “跑铅”聚、诱之。充分发挥其诱、钓互辅的功用。跑与不跑,变化起来比较方便,而且在鱼层发生变化后,用小饵配合不同长度的“跑铅”,也是兼找鱼层的首选方法。“跑铅”钓法与浮标、饵重、提铅的长度、鱼种、鱼情等诸多因素息息相关,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唯一的共同点就是铅坠上移。有时同是采用“跑铅”但效果却相去甚远。原因就在于钓手本身对“跑铅”的运用是否合理得当,是否针对适时的鱼情。也就是说钓手的经验是运用“跑铅”钓法的制约因素。“跑铅”钓法是我在垂钓活动中经常采用的,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在实战中的一些切身体会和广大钓友唠叨几句,以供钓友们在茶余饭后消遣之用:一、不同鱼种。钓友们多是根据要钓获的对象鱼的种类来决定用标及搭配线组的,因此采用“跑铅”的方法也就有所差别。鲢鳙:属上层鱼种,力大身沉、冲击力十足。故钓友们多是采用大浮力标、粗线组、大钩,用浮钓的方法来对付它们,并根据鲢鳙的“吸”食特点,开饵时尤其重视饵料的状态——注重雾化好且轻、稍粘。可采用大“跑铅”(铅坠上移20~30cm),适当的延长浮标翻身后的停顿时间——过滤多余的小动作;大幅度减缓钓饵的下落时间——增加鲢鳙吸食时间,这对于增加钓获量是极为有利的,而且浮标多出现的漂移、颤抖、大黑标等鱼讯,上鱼率达70%以上。鲤、草:草鱼属中层鱼种,但钓友们多是采用底钓法。所以我就把它与典型的底栖鲤鱼归在了一起讨论。鲤、草的体型普遍偏大,而且多数胆小、狡猾,所以采用悬坠钓法就尤其要小心铅坠在水中的位置是否会引起鲤、草的警觉性。大家普遍采用长子线的方法来提高铅坠离饵的位置。因此,采用“跑铅”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由于我们垂钓的泳层是距水底30cm的高度范围,“跑铅”量为10cm即可。其应用“跑铅”的主要目的:⑴长子线良好的引、诱鱼作用;⑵铅坠的隐蔽性较好。而“跑铅”钓法能加快浮标的翻身速度,对此类鱼种几乎无明显效果。鲫鱼、白条等小型鱼种:“跑铅”的变化是见仁见智的。不同的钩、标、线组以及饵料的比重、状态,其“跑铅”的使用和“跑铅”量均有不同。讨论起来极为繁琐,我就简单的总结一下:1、小标、小钩、细线:饵料比重轻、拉饵:“跑铅”量5~10cm;饵料比重大、搓饵:“跑铅”量10cm左右;2、大标、小钩、细线:饵料比重轻、拉饵:“跑铅”量10cm左右;饵料比重大、搓饵:“跑铅”量20cm左右。3、钓浮:钓浮本身就是一种动态垂钓,好象“跑铅”技术有些画蛇添足,其实不然,钓浮中采用“跑铅”,我认为其目的多是:⑴压制鱼层,便于定层垂钓;⑵应对特殊鱼情,如乱口、乱层。对于第⑴种目的——压制鱼层,就是指控鱼。也就是把鱼诱聚到一定水层的意思。控鱼的方法有多种:如增加铅坠、增大饵料的比重、改变饵料的状态(增粘)、改搓为拉、换用大浮力标用“跑铅”……等等,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钓饵能快速的下落到固定水层或减少其在下落过程中的溶散性。为此,采用大浮力标——可利用铅重来加快到位速度,“跑铅”——可利用“加长的子线”减缓钓饵在固定水层的下落速度,便于引鱼上钩。因此我认为若在浮钓中采用“跑铅”,其“跑铅”量不易过大,拉饵5cm、搓饵10cm左右即可。对于第⑵种目的,乱口、乱层是比较令人头痛的。我们可以利用跑铅后的“长子线”来过滤部分的杂口讯息。因此,其“跑铅”量可依据适时鱼情变化10~20cm,灵活掌握为宜。二、采用“跑铅”一定要留意水的深浅。浅水(1.5m以内)。由于鱼类在浅水区觅食,其警觉性都很高,尤其是垂钓鲤草等大体型鱼类,若采用“跑铅”,其“跑铅”量就要大一些,25cm左右。深水(水深1.5m以上)。鱼类的警觉性会有所降低,而且吃口大、讯号清晰。故“跑铅”量可适当小些,15cm左右。综上所述,“跑铅”钓法的原理虽然简单,但运用起来却极需功力。“跑铅”钓法,其实是以诱为主、钓为辅的,只有在特殊的鱼情下才诱钓合一。这种钓法的利与弊如果应用得当,可化弊为利,如果运用欠妥,利也会成为陷阱一个。因此“跑铅”技术的使用有一个很重要的条件:那就是钓鱼人本身的经验及对实时鱼情的理解,该“跑”时跑、该钓时钓,方为高手。
剪掉鱼钩,半水调六目,然后拴上钩子上饵后假如浮漂成为两目,则一个钩饵重两目。
最后向上拉浮漂,浮漂超过两目说明一钩到底,继续涨浮漂到四目说明下钩卧底,上钩轻触底,继续涨浮漂到六目说明双钩全部卧底。
大跑铅分两种形式:死坠与活坠。死坠是固定,不可活动的铅坠,如带转环的铅皮座。多用于手杆垂钓大型的鲤,草,鲶,黑鱼和长竿短线钓法。活坠就是可以在主线上滑动的铅坠,如通心坠,台钓铅皮座等。
跑铅钓法注意事项:
大跑铅的子线不能太长,约10公分左右最好。选用子线的时候,要选择柔软性好的子线,有利于鱼的吞食和快速的传递鱼讯。我们知道台钓的子线一般都比较长,至少20公分以上。
如果不想贸贸然改变自己台钓竿的子线,所那么就把固定铅皮座的上太空豆拉开5-8公分的距离,这样做的结果是,子线滑动的时候,铅皮座不动,就能增加子线的灵敏,鱼吃饵以后就会拖动子线,也会传递到浮漂上,不用再等拖动铅坠。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跑铅钓法
黑坑作钓鲤鱼选择浮漂的依次顺序:1.浮漂长度。2.浮漂吃铅量。3.浮漂漂型。4.浮漂材质。5.浮漂做工。都很重要,用排除法去选漂。一、浮漂长度正无谓一寸长一寸强,在黑坑作钓时体现的尤为明显。黑坑规则一般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黑坑老板对钓鱼人有严格的限制(竿长、主线子线线长、浮漂长),例如黑坑限制漂长50厘米,那我们就有50厘米的浮漂。第二种情况,黑坑老板不做过多的限制(或者说没那个严格),浮漂就越长会一定优势,一般可以选择70厘米至80厘米的浮漂。解释一下为何是70至80厘米,黑坑水深大多在1米5至2米之间,80厘米以上的浮漂漂尾会碰到子线,极易与子线缠绕,更作钓带了很大的不便和浪费时间。再补充一条,浮漂越长灵敏度越低,长在作钓后期口多一些,短在作钓后期口少一些,甚至没口,灵敏度太高,没有口也是没用的。二、浮漂的吃铅量根据竿长和用饵情况去选择浮漂,遵循几条原则。1.竿长用大漂(抛竿顺利、钩饵入水准)。2.大饵用大漂(例如粘麻团、带散炮、黄面)。3.快鱼用大漂(有效避免假口)。4.风大用大漂。5.回锅鱼、老塘鱼用小漂。6.拉饵用小漂。黑坑作钓时一般浮漂吃铅量在2g至4g之间,吃铅3g以下多用于4.5米以下的钓竿。吃铅3g以上多用于4.5米以上的钓竿。钓手可根据自己的作钓习惯去选择。三、浮漂漂型01.长身漂,多用于作钓底口,优点:顿口加速好,出口明显,准确。缺点:下降速度快,不利于打接口,抗风性差。02.中长身枣核漂,用的最多漂型,优点:兼顾了01和03的优点。缺点:也兼顾了01和03的缺点。在不作钓很复杂的鱼情下,建议选择这种漂型。03.短身小枣核漂,多用于作钓接口,优点:下降速度慢,且稳,适合作钓半飞铅与打底街。缺点:出口乱。04.短身大枣核漂,多用于作钓全飞铅、半飞铅。优点:可有效过滤全泳层中的假口。缺点:黑坑中作钓鲤鱼很少会用到全飞铅、半飞铅,作钓底,口时出口弱,尤其是塘底酱层厚、作钓回锅鱼时尤为明显。05.跑铅,用于笨钓。优点:钩饵入水位置远。缺点:笨钓最大的缺点就是笨,切线等,看到有些文章把这种钓法都弄到了传神的程度,什么爆护绝招等等,这种钓法只适合后期窝点里完全没有口了,去守钓几条老塘鱼,不怕空军的钓友可以多尝试。
跑铅钓发应该把浮漂调到可以迅速沉底,然后打开铅坠上太空豆,钓两三目三四目。即可调号浮标。
跑铅钓发的调漂步骤:
1、无钩状态下,重铅到底来找底。
2、浮漂下拉20CM,剪铅皮至平水。
3、铅皮球的上太空豆打开3公分。
4、挂钩,上拉浮漂至露出漂目2-6目均可施钓,水流急漂目露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