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钓鱼人给各位分享野钓鲫鱼拿什么打大窝的相关知识,其中也会对大窝钓鱼用什么窝?(大窝钓鱼用什么窝料最好)进行详细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用红薯,用玉米粒,用蚯蚓渣和红虫渣都可以的
零下6~8度的情况下水面可能会结冰,可尝试采取冰钓方式。此时鲫鱼一般分布在深层,至少要在3米的深度垂钓,同时还要利用腥味比较浓重的活饵**它们的食欲,比如蚯蚓、红虫等,这样才有一定的概率能钓到。在确保安全之后上冰面,仔细观察冰面下方的情况,在水草密集或气泡多的位置钓,找到鱼层更容易成功。冰洞要多凿几个,鱼竿、鱼线、鱼钩等也要多准备几副,分别抛入其中,注意观察竿尖的抖动状态。冬季鱼上钩需要的时间比较长,需要耐心等待。
钓鲤鱼用什么打窝好?鲤鱼窝料怎么做:1.窝料移位要考虑大家最常见的打窝方式大概是这样的:将玉米粒、面状物等含有大颗粒物和小颗粒物以及能快速溶解的面状物的东西混到一起,握成团,咕咚咕咚扔到钓点里,就算打窝了。我想说的是,采用这种打窝办法前,一定要考虑水底地形。如果水下斜坡比较大,球状物会老老实实地停留在钓点内吗?加上各种鱼的拱食,窝料球一定会向更深处滚落,导致窝料远离钓点。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有的人会用形状不规则的块状物打窝,比如糠饼块,这种想法和初衷是对的,但是同样也会被鱼拱来拱去最后远离钓点。2.打窝分昼夜同样一个钓点,白天和晚间也有区别。白天有太多小杂鱼去消耗和破坏窝子,为了避免窝子遭到破坏,窝料应以大的颗粒物为主,比如水发的或者水煮的老玉米。晚间,喜欢高光的小鱼们安静下来,对窝子的破坏力大大降低,可以适当地加一些小的颗粒物、面状物。需要注意的是,面状物的使用比例要做到心里有数。虽然面状物诱鱼速度较快,但如果该水域内鲢鳙很多的话,添加面状物一定要保守、谨慎,一旦招来鲢鳙,这个窝子就废了。3.自然水域和收费鱼塘野钓和钓黑坑型的水域也有区别。野钓鲤鱼打窝子强调的是原生态,所谓原生态,我的理解是人为加工痕迹很少的或者不明显的饵料。比如有很多新人在野库用养殖鱼用的颗粒饲料打窝子,效果很差。他们认为同为鲤鱼,养殖鲤鱼爱吃的东西野生鱼也会爱吃,这个观念其实是错误的。养殖鲤鱼长期食用颗粒饲料,已经形成了惯口,野生鲤鱼则不然,在天然的环境中,它们的食物是比较匮乏的,它们所能吃到的也都是纯天然的东西,所以它们不但不接受颗粒饲料,有些甚至还会排斥,水库越大,这种现象越明显。也就是说,越是大水库里面的鲤鱼,越喜欢自然饵料。4.长期驻钓和“快餐式”钓鱼大多数上班族通常没有太多时间钓鱼,只有周末那么一两天的时间出钓,打窝子自然要求能够快速发窝。所以,窝子的量不用太大。有的人越是不上鱼就越打窝子,打来打去将窝子成功“打死”了,这样的窝子就像鸡肋一样,放弃吧,觉得可惜,毕竟投入了那么多,钓下去吧,还不会有什么效果。所以,我建议初学者打窝子宁少勿多。在水库,我看到有的人不加节制地打窝子,善意地劝上两句,得到的回答是:“反正都带来了,也不能再带回去了,就打里吧。”错!宁可临走的时候把多余的窝料扔水里喂鱼,也不能扔到钓点内,过量的窝料一定耽误自己钓鱼。当然,如果能够待上两天以上,这么做第二天以后可能会上鱼。打窝子有个不变的规律——短时间内窝料的投入不是和鱼获成正比的,打得多不一定钓得多。长期驻钓的则可以打大窝、打重窝,尤其是海竿送线钓法,江湖上有句话——要想鱼上岸,就拿粮食换。5.窝料的覆盖面积值得注意窝料的面积也是值得注意的。我有个朋友,人称“大爆炸”。用同样的打窝勺,别人打窝子会把窝料抛撒得很集中,他则扬出一大片水花。更夸张的是,他会在面前十几米的距离内摆上三四支鱼竿,然后往后面一坐,专等鲤鱼经典的大黑标。大家想想,他面前的窝子起码有20平方米。6.打窝量的决定因素鱼的大小决定了它食量的多少。同理,鱼的密度也决定着窝料的多少,鱼多,消耗得自然就多。另外,由于同样体型的鱼在不同的季节因为食量存在差异,所以窝料的量也要有增减,并且窝料的成分也要有所变化。比如,同一水域的鲤鱼,它们在春天刚刚恢复食欲,此时小杂鱼还没完全苏醒,如果完全用夏天用的老玉米打窝效果肯定不好,不如以粉状物为主,辅以少量的嫩玉米或者水发小麦。但是,到了夏天,小杂鱼非常嚣张,小颗粒物在短时间内就会被它们捡拾干净,粉状物又会招来鲢鳙,这时我们就应该以大颗粒物为主了,况且夏天鲤鱼的食欲旺盛,窝料的总量也要相应增加。因为谁都不敢保证每一条进窝的鱼都能上钩,也许它们吃几口就走了,这个量要考虑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