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垂钓的过程中会经常碰到脱钩跑鱼的情况发生,这种令人无奈的事一经发生就会懊恼无比,因为脱钩跑掉的鱼儿还不是普通鱼,大多数都是个体较大的鱼儿,着实令人惋惜,那么如何减少脱钩跑鱼的几率呢,这里就分析下造成脱钩跑鱼情况的原因,以及应对的方法。
一、钓具的问题
首先绑钩是有窍门的,线应在钩柄的内侧而不是外侧,在内侧时钩的稳定性好,容易中钩;而在外侧时,鱼钩的稳定性差从而减弱了刺鱼的力量容易造成鱼脱钩的情况。
其次鱼钩大小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小号钩垂钓鲫鱼或者体型小的鱼可以充分享受垂钓的乐趣,但是如果小钩去钓大鱼多半保险系数偏低容易跑鱼。
另外如果鱼线卷曲,钩在水中姿态不正,尼龙线容易卷曲,如果子线卷曲钩在水中不是呈垂直状态而是歪斜状,鱼吃钩费力中钩后容易脱钩。
二、提竿太早
鲫鱼咬钩谨慎,漂的反应是一沉一浮,然后下顿或者升起此时扬竿是最佳时机。鲤鱼吃钩的漂相是先缓缓下沉,然后有力的下顿或没顶黑漂,个别也有送漂等现象,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应该果断提竿。
草鱼在吃钩时,浮漂经常会出现沉没一耳目后,即大幅度送漂或拖漂,这时便是要及时提竿。
三、提竿过于用力
如果提竿太用力鱼会用力挣扎造成脱钩跑鱼。在提竿时最好先将鱼满满带出鱼窝,若钓住了大鱼,应先遛鱼,把鱼遛的精疲力竭,到岸边已无挣扎力时在用抄网抄鱼。抄网应沉入水中,网口对准鱼头,把鱼牵到网中。有丰富经验的老手,在起杆时,很快能断定鱼有多重?是何种鱼?为下步创造条件。
四、钓鱼技巧
很多钓友在看到漂一沉便狠提、向后猛甩,一旦遇到大鱼,就会断线断钩,甚至容易断竿。正确的提竿是提竿再重鱼线不能腾空,提竿再轻,倒钩必须入肉。正确的握竿位置应该是稳握竿尾把手部位,同时尽量抬起竿身、竖起鱼竿保持竿、线不小于45度角,使竿体发挥弹性张力作用,以牵制的方式溜鱼,这样不仅钓具无恙,而且更可大大提高上大鱼的成功率。
浮漂出现动作的时候,没有分辨出真正的鱼口动作,该提杆的时候没有提杆,没把握好漂讯,错过了最好的刺鱼时机,容易刺偏挂的比较浅,所以在垂钓大鱼的时候,可以稍微迟点,但是不能过早,钓肉食性鱼儿的时候同样如此,最好使用杆体韧性好容易操控的钓竿,能在吃钩信号出现的有效时间内及时提竿刺鱼。
五、饵料搭配不当
在垂钓大鱼的时候通常会抛的比较远钓的比较深,为了让饵团在抛投的过程中不会轻易洒落,入水后不会轻易被小杂鱼啄食,会做的很硬很黏,而包在饵团中的钩尖在鱼儿吞钩之后,需要突破很大的阻力才能刺入鱼体,所以如果不是特殊的情况,垂钓大鱼用的面饵要尽量散一点软一点,太硬太黏可能会刺不牢。
六、溜鱼不当
1、在主钓大鱼的时候通常会搭配粗线硬钩,所以溜鱼的时候会自以为钓组强度足够,若是鱼儿逃窜时就大刀阔斧的拉鱼,丝毫没有以柔克刚的想法,一味的对抗中,钓钩很可能划破鱼嘴,或者较细的子线断裂导致跑鱼。
2、有的钓友在溜大鱼的时候没有足够的耐心,看到鱼儿稍微示弱就要把鱼儿提到岸边收鱼,而此时鱼儿察觉到危险,会用尽身体的最大力度来挣扎,疏忽大意的话很容易被挣脱掉,所以要尽量把鱼儿溜到筋疲力尽的时候再收鱼入护。
3、鱼儿突然朝前逃窜的时候很容易和鱼儿处于拔河状态,此时很容易脱钩跑鱼,最好根据鱼儿逃窜的角度选择合理的溜鱼方法,可采用上下左右的八字形溜鱼方法,让鱼儿处于有劲用不上的状态中,尽量避免和鱼儿处于正面对抗的状态。
七、造成跑鱼的其他原因
1、在出现左右扭动,接着突然下沉的漂相时,通常觉得是鱼儿吃钩的信号,此时就立马提杆刺鱼,接着在溜鱼的时候却发现钓钩突然回弹过来,鱼儿莫名其妙的跑了,出现这种情况很多都是因为鱼儿碰到钓线,错以为吃钩了,刺鱼的时候挂在了鱼体上,很容易就跑鱼了,选用质量较好的浮漂会有助于分辨有效的鱼口动作。
2、垂钓的时间越长犯下的错误也就越多,相应的得到的经验也就越多,此时不要完全处于懊恼悔恨中,最好去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所在,以后垂钓中如何避免,善于思考总结才能够让钓技越来越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