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钓友凭借自己多年的经验可以在鱼吃钩时判断是什么品种,在中鱼后的瞬间,就基本上能判断出此鱼的大小,而后采取相应的对策,这样上鱼率自然就大了不少。很多钓友也为此感到神奇,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拥有这项本事。
除此之外,大家众所周知的经验还有,大鱼、鲤鱼标稳重下沉,鲫鱼吃钩标顿挫上升,底层小鱼反映在标上是频抖,幅度小,上层小鱼,中途截口,浮标显得很轻,而快进快出,等等,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律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一、决定漂相的因素
其一,是鱼的品种不同,就是鱼通过进化,每个品种间的主要食物分布的水层,水域品种不尽相同.造成某种鱼在某种水域固定的捕食方式,决定着它们吃钩后的标像语言.这一点从鱼的体型长相也可以初步判断出来.
比如咱们常见的鲤鱼,它的长相就比较实用,首先口下位易于吞食,掘食底栖食物,前鳍靠下,腹平直,这些特点都是为其在水底生存而专业设计的,因此鲤鱼,包括一些与之相似的鲶鱼、青鱼等底栖鱼类,吃钩时标像语言基本都是先一顿,而后,沉稳地向下走去,直到黑漂,有的在钓组的盲区内吞食顿口看不见,而直接里漂。
比如鲫鱼,细端详,与鲤鱼有着明显的差别,口位前,胸鳍偏上,体形偏圆,这一类的鱼,鳊鱼也可归于此类,只是吃相有所不同,在底钩时,它们吃相在漂上,多反映上送漂;鳊鱼类尤其如此,漂快速起来后在那里抖动。因为它们在底敛食后恢复平衡时,抬头所致。这点在传统钓法中有突出显现,在台钓时由于可以调整的极为灵敏,因此在吸食时,漂上就会有明显下顿,或惊慌,抢食等原因,快速黑漂也很常见,如果鱼在很安适的条件下,你不抓那一顿,它肯定把漂给你送起来,钓浮这里先不细说,
比如鲢鱼它们的大嘴大头是最突出的了,为什么要长成这样啊,大点长着多喝进点水,多吸食点食物.因此它们没有咬钓习性,但是它的趋食性可是天生的,所以,它的吃相不比鲫鱼好太多,慢的上下点动只是有时误吞钩后,游走时才黑漂.
捕食性鱼类,(不包括鲶鱼等底栖类)它们身形健美,游速及快,我最喜欢的是狗鱼,简直就是一个工艺品,它们吃钩特点就是快,眼看着漂动去拿竿,有时都赶不上,就让你满河里追竿,草鱼按身型也可归于此,但它比较另类,吃吃钩特点是;在那里很有耐心、文雅的品尝,底钩时把漂送起来稍有点动,(浮钓有时黑漂)当你提竿时本性就露出来了,冲击力极强,不好对付啊.
其二就是鱼的大小,小鱼包括两方面,1是小型鱼类;2是大型鱼类的幼鱼,归为小鱼类.
大鱼吃钓,在漂粗上除了点顿,就是很稳重的黑漂,鱼越大顿的越慢,漂下走的就越慢.
小鱼正相反,由于食欲强烈吃钩,在漂相上的反映,可用跳跃一词来形容.不为过份。而且漂显得很轻的样子,不同的是底栖小鱼吃钓后标下沉,比如船丁吃钓就是,中层小鱼吃相是,漂在一下一下的蹦,比如麦穗。上层小鱼吃钓则是标在水层上跑,比如白条马口之类.
其三是生活环境不同,造成鱼的食物构成改变,而出现的反常标相.
比如在人工投味饲料的养殖池子,鱼养成了上浮所食的习性,鲤鱼吃钩有时就是送标,或只下沉一点,不黑标,鲫鱼等中小型鱼,托着饵不动,标上的感觉好象是没有落到底.
再比如让我头痛的竞技池子,那里的老头鱼,让多少名将落马(除经常被钓起有一定的经验外).我认为是我们钓手把鱼给培养成那样的.就是我们现在用的竞技饵料,都是高度溶散性的,在这样的条件下,鱼就改成以食粉屑为主,而很不情愿的去吃成团的钓饵,待雾化后,再来吸食,或滤食,就是我们看到标在动而无鱼的主要原因,那是鱼在饵周边抢食粉末,水流带动钓线,子线造成的.
还一些因素可以造成鱼的吃相发生反常。比如;天气,水温,水底地形等。
以上就鱼不同长相在吃钩时浮标语言的不同,做了一般性的说明,也就是说同一片水域的同一种鱼吃钓的标相是基本相同的,只要标这样动,就告诉我们是这种鱼在咬钩,但由于季节气象的不同也会造成吃相的变异.
二、台钓的漂相
总结了以上影响漂相的因素后,我们来总结一下台钓的漂相,以台钓中的调四目钓二目为例,看其在一般水域和水情、鱼情、气候均属正常的情况下,有何规律。
1.抛竿入水后,浮漂在铅坠重力的作用下,即出现翻身、站立、下沉等漂讯。有时也会遇到浮漂在翻身站立前,出现立起又睡下的漂讯。
遇到这种情况多半为中上层鱼接住了下降的钓饵,此时需立即扬竿。
2.钩饵入水后,水面的浮漂却没有立起来,就快速地向钓点外移动。
遇到这种情况说明有中上层鱼咬钩逃跑。一旦有这种漂讯,应即时扬竿。出现这种讯号多半是鳊鱼和草鱼等中上层鱼咬钩。
3.浮漂在运行的过程中,在一个突然的短暂停顿后,间歇性地向上顶起,甚至露出漂身。这种漂讯多为鱼在半水抢饵。
此类漂讯很频繁的出现,则说明鱼已上浮到一定的高度,钓友应立刻根据情况即时的调整浮漂,改底钓为浮钓,加快抛竿的频率,把鱼群的泳层控制在一定深度上。
4.浮漂入水,匀速下沉至调目时,突然出现明显的加速动作,注意了这是鱼咬饵的信号,此时应立即扬竿。但是如果此漂讯频频出现,且伴有短暂的停顿,出现漂尖向上抬送的现象,则表明窝内的鱼已经离底。
钓友应立即调整浮标,将两饵触底的状态为悬底状态,搓小饵或直接上拉饵,减小钓组的重力,减缓钓饵下沉的速度,则可钓截口鱼。如果使用这种钓法,需要注意浮漂不能过大,子线也不能太短。
5.除了上种情况外,还有一种情况,即浮漂入水后,匀速下降至所设定的调目,浮漂出现轻微的上下起伏的状态,一般情况下是鱼发现钩饵在试探,游动试饵时对钓组产生的影响。
由此可判断鱼是否进窝,遇到这种情况,钓友应做好扬竿的准备。当浮漂在缓缓上升过程中出现短促且有力的下顿动作,就是说明鱼咬钩已经咬钩了,这是鱼咬钩的典型漂讯。
今天所说的,你都记住了吗?总结与分析是为了方便钓友们加快对漂相的认识,然而浮漂的知识是丰富而复杂的,我们尽量让其简单化,并总结出一般性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