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钓鱼技巧 >

化绍新老师是钓鱼界人人皆知的“大明星”,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化绍新老师关于逗鱼、扎蛤蟆、蚂蚁上树的讲解。

一:逗鱼

关于逗鱼,首先了解鱼的习性。自然水域的鱼经常捕食一些水中活体,饲养塘每天都会喂料,从料落水到底是动态的,所以在垂钓当中,钓者时不时的拉竿动饵,鱼在饵跟前时,由于饵料突然移动,就会引起鱼的条件反射,突然来上一口,逗的作用就起到了。

但并不是所有的鱼情都适应逗,特别是经常被钓的鱼,有时不逗还好点,一逗可能就把鱼吓跑了。所以逗就会吃的,可以逗;逗完了没有信号,就不要再逗了。

二:扎蛤嫫

所谓扎蛤嫫,我记的小时候经常钓青蛙,弄几根蚯蚓,扎成小团,栓在线头,到草丛、紫花槐墩里、河边水草丛里,把蚯蚓团上下抖动,跳起来就是一口,青蛙就被钓上来了。

近几年竞技钓,好多比赛的钓友们不钓规定的正常钓点,而钓竿梢下,或炮台前,其原因是,规定钓点的鱼已被钓怕躲在池边,这样才引起钓近,但用扎蛤蟆这种说法,有些不像。

三:蚂蚁上树

此钓法起源于钓水皮上的鱼,因漂有长度,加上一段和漂一样长的主线,再加上子线,再短的漂入水,总长度至少要30-40厘米,很难钓水皮。为此,就衍生了把铅坠推到浮漂脚下,意思就是把“蚂蚁”(铅坠)推到浮漂这所谓的树上了。

在实际操作中,应该第一用饵要轻,搓拉皆可;二要饵料颜色要显眼,白、黄饵最好,便于观察,加上饵轻下沉相对慢,当饵落到水皮上的鱼群中,只要两颗饵突然不见即扬竿。

由于饵轻下沉慢(不如连接环下沉的快)此钓法慢慢被用于钓中上部的各个泳层,前提是水中各泳层都有鱼,而且被钓滑的鱼居多,如果是正常钓法,由于铅坠下沉的速度作用,在铅坠未到位的这段水域,鱼不接口或未进嘴饵即下沉。

所以这种蚂蚁上树钓法用途范围就加大了很多,由于铅坠已到漂脚,浮漂入水即翻身,鱼吃饵时浮漂任何信号都不会产生,全凭临场感觉。但这种钓法确实有很多的收效。

在实际应用当中,钓者可以从饵料入水时开始计算时间,1-3秒、4-5秒、5-6秒提竿。。慢慢找到鱼吃口最多的泳层,也就是找到了感觉,形成了提竿意识。

一旦找到,就会连连中鱼。如果因换子线、或跑鱼耽误,形成了隔断时间差,又连连空*,仍重新找感觉。

这种钓法,必须经常锻炼,摸索经验,努力找到一个最佳的适应方式,熟能生巧。还要记住饵料最好要轻,入口状态一定要好,颜色已不重要了。蚂蚁上树钓水皮,已被泡抹钓法所取代,是用任何浮漂都达不到的浅层。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