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钓鱼人给各位分享于都银坑打黑的相关知识,其中也会对于都县(于都县天气预报15天查询)进行详细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银坑镇*委书记朱寿福镇长--王九龙
您好!这个问题我们也不是很清楚哦。具体情况咨询一下相关部门哦。望采纳!
冷水坑银矿田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银矿田。是一个以银为主,共生铅、锌,伴生镉、金、铜、硫、铁、锰的多金属矿田(图2.5)。矿田包括7个银矿区,即银路岭、鲍家、下鲍、银珠山、银坑、营林、小源。矿田地处中国东南部陆相火山岩带内侧的月凤山盆地北西边缘。出露地层有上震旦统(Z2)变质岩、下石炭统(C1)碎屑岩及上侏罗统(J3)陆相火山岩。
矿田为一缓倾单斜构造。断裂以北东向和北西向为主。北东向断裂以F1、F2规模最大。F1为区域性湖石断裂的中段部分,属逆断层,呈北东45°方向延伸,倾向北西,倾角60°~70°。该断裂控制了本区火山-次火山岩的空间展布。F2为区域推覆构造的南东段。总体走向北东35°~40°,平面上呈不规则弯曲状,倾向北西,倾角浅部25°~30°、中深部40°~50°。构成该推覆系统的地层有上震旦统变质岩和下石炭统碎屑岩。推覆体向南东逆冲覆于上侏罗统火山岩之上,对成矿起着良好的屏蔽作用,为矿田的控岩控矿构造。由推覆作用形成的一系列叠瓦式羽状断裂,直接控制了花岗斑岩体呈侧列式产出,同时为含矿流体上升沉淀提供了有利通道。北西向断裂是一组横张断裂,走向北西315°~320°,倾向南西,倾角50°~70°,长数十米至数百米。常为后期脉岩充填,并使北东向断裂错开。该断裂往往被银铅锌等矿脉充填而形成呈北西向展布的矿脉带。
矿田岩浆岩以次火山岩为特征,主要有花岗斑岩、流纹斑岩及石英正长斑岩等,其中花岗斑岩与成矿关系密切,分布于矿田中部,受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断裂复合控制,出露面积0.36km2,平面呈椭圆形,长轴走向北东,倾向北西,该岩体具隐蔽爆发特点,隐爆相岩石在空间上围绕岩体断续展布。岩体的侵入使附近火山岩围岩产生接触变质,如铁锰矿层中的铁锰碳酸盐部分重结晶及转变为磁铁矿。
图2.5 冷水坑矿田综合地质图
(据912队,1988,有修改)
1—第四系;2、3—上侏罗统鹅湖岭组三、一段;4—上侏罗统打鼓顶组;5—中石炭统黄龙组;6—下石炭统梓山组;7—上震旦统老虎塘组;8—燕山中期石英正长斑岩;9—燕山晚期流纹斑岩;10—燕山中期花岗斑岩;11—加里东期混合花岗岩;12—实/推测断层及编号;13—地质界线/不整合界线;14—实推测火山口;15—推测火山口;16—金矿化点;17—铅锌矿点;18—银多金属矿点;19—银多金属矿(中型);20—银多金属矿(大型);21—银异常/铜异常;22—铅异常/锌异常;23—锡异常/金重砂异常;24—地磁异常;25—土壤次级异常及编号
2.2.1 矿田地层
矿田地层主要为震旦系、侏罗系,在东北部零星出露石炭系。各地层单元的分布及岩性组合如图2.6所示:
图2.6 冷水坑矿田火山岩地层柱状图
(据912队,2009,有修改)
1—熔结凝灰岩;2—流纹岩;3—粗晶屑凝灰岩;4—层凝灰岩;5—安山岩;6—凝灰质粉砂岩;7—石英正长质凝灰角砾岩;8—火山角砾岩;9—灰岩;10—石英砂岩、粉砂岩;11—片岩、片麻岩;12—花岗斑岩;13—石英正长斑岩;14—流纹斑岩;15—碱长花岗斑岩
(1)震旦系
1)下统下坊组(Z1x)。地表见于矿田西北部。岩性组合为云母石英片岩、石英云母片岩、矽线石黑云石英片岩、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片岩等。片理走向北东45°~50°。具较强的混合岩化、花岗岩化作用,形成不规则状混合岩、混合花岗岩。厚度>1000m(912队,2006)。
2)上统老虎塘组(Z2ι)。见于矿田西南部,地表出露该组中上段。岩性组合为云母石英片岩、黑云斜长片麻岩、绢云母片岩夹变质砂岩等。具混合岩化。由于产出层位不全,厚度不详。
(2)下石炭统
下石炭统梓山组(C1z)。地表分布于矿田东北部小源一带,与鹅湖岭组火山岩呈断层接触。底部为砾岩;下部为灰白色含电气石石英粗砂岩、含砾石英砂岩夹薄层碳质页岩;中上部为灰白色石英砂砾岩,夹紫红色粉砂岩、细砂岩。与下伏震旦系呈角度不整合接触。走向近南北,倾向东,倾角20°~40°,厚度为160m。
(3)上侏罗统(J3)
上侏罗统广泛分布于矿田内,为一套晚侏罗世的钙碱─碱钙性系列陆相火山杂岩。依其火山活动特点、岩性岩相组合特征及标志层,划分为两个组:下部打鼓顶组和上部鹅湖岭组。与下伏震旦系老虎塘组、石炭系梓山组为喷发不整合接触。
1)打鼓顶组(J3d)。地表未出露,隐伏于矿田深部0m标高以下。地层层序简述如下:
上覆地层:鹅湖岭组下段层凝灰岩、凝灰质粉砂岩。
假整合
安山岩或角砾安山岩 0~55m
紫红色凝灰质粉砂岩、层凝灰岩 0~60m
流纹质晶屑凝灰岩 0~26m
长英质火山角砾岩、铁锰碳酸盐岩 0~15.6m
流纹质晶屑凝灰岩 3~161m
长英质火山角砾岩、铁锰碳酸盐岩、白云岩、硅质岩偶夹层凝灰岩 13.2~38.8m
流纹质晶屑凝灰岩 100.8~311.6m
复成分火山角砾岩 21~48m
喷发不整合
下伏地层:下石炭统梓山组或上震旦统老虎塘组
2)鹅湖岭组(J3e)。广泛分布于矿田。根据其喷发韵律及接触关系,划分为3个岩性段。总厚度>860m。其地层层序从上至下列述如下:
石英正长斑岩
侵入接触
上段(J3e3)厚度>460m
流纹质熔结凝灰岩 >400m
球粒熔结凝灰岩 20~30m
流纹质角砾熔结凝灰岩 20~30m
紫红色凝灰质粉砂岩 2~4m
假整合或喷发不整合
中段(J3e2)厚度>100m
流纹质凝灰岩 0.5~2m
浅灰色流纹岩 3~4.2m
浅绿─灰白色石泡流纹岩 5~10.5m
紫红色石泡流纹岩 40~50.2m
浅肉红色流纹岩 2~5m
浅绿色球粒流纹岩 2~5.5m
灰白、灰绿色流纹岩 20~33.2m
喷发假整合
下段(J3e1)厚度>300m
流纹质角砾熔结晶屑凝灰岩或熔结凝灰岩 10.3~69.2m
流纹质弱熔结含集块凝灰角砾岩或角砾凝灰岩 29.7~62.3m
流纹质晶屑凝灰岩,局部夹流纹质熔结凝灰岩 15.1~11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