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钓鱼人给各位分享黑坑放的金鲳是什么鱼的相关知识,其中也会对金鲳鱼是海鱼还是淡水鱼(金鲳鱼是海鱼还是淡水鱼图片)进行详细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金鲳鱼是海鱼。金鲳鱼属硬骨鱼纲、鲈形目、鲹科、鲳鲹属,学名卵形鲳鲹,俗名黄腊鲳、金鲳。该鱼体侧扁,卵圆形,臀鳍与第二背鳍长度略相等,头侧扁,尾柄细,体披小圆鳞,不易剥落。金鲳鱼为我国南方沿海名贵海产经济鱼类之一,其鱼肉为白色、细嫩、鲜美可口,在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海南等地人工已经育苗成功,养殖技术较为成熟。金鲳鱼体呈卵形,高而侧扁体长为体高的1.7到1.9倍,尾柄短细,侧扁,头小,高大于长,吻钝,前端儿呈截形。口小,微倾料,口裂始于眼下缘水平线上。背部监青色腹部银色,体侧无黑点奇鲭边缘浅黑色,胸鳍较宽,短于头长尾鳍叉形,头部除眼后部有鳞以外均**,体和胸部的鳞片多少埋于皮下,第二背献与骨铺有低的鳞鞘,侧线前部精星波状弯曲。
金鲳鱼不是无鳞鱼,它能吃。金鲳鱼学名卵形鲳鯵,地方名称黄腊鲳,金鲳,属硬骨鱼纲,鲈形目,鯵科,鲳鯵属。头侧扁,尾柄细,体披小圆鳞,粘著牢固,不易剥落。金鲳鱼可食,它有多种煮法:糖醋金鲳鱼,清蒸金鲳鱼,红烧金鲳鱼,香煎金鲳鱼。
绿鳍马面鲀。
绿鳍马面鲀是外海暖温性底层鱼类,栖息于水深50-120米的海区。东海的马面鲀类常以本种为主,产量甚高,上海市场上也以绿鳍马面鲀为主,杂有不少黄鳍马面鲀。
喜集群,在越冬及产卵期间有明显昼夜垂直移动习性。杂食性,主要摄食挠足类、介形类、端足类等浮游生物,并兼食软体动物及底栖生物。
扩展资料:
形态特征
体稍延长,长椭圆形,侧扁,体长为第二背鳍起点至臀鳍起点间距离的2.9-3.8倍。尾柄稍延长,侧扁,尾柄长为尾柄高1.5-2.5倍。头较长大,背缘斜直或稍凹人,腹缘斜直或在前部稍凹人,侧视近三角形。吻长大,尖突。眼中大,上侧位,眼间隔圆突,约等于或稍大于眼径。
口小,前位。上下颌齿楔状,上颌齿2行,外行每侧3枚,内行每侧2枚;下颌齿单行,每侧3枚。唇较厚。鳃孔稍大,斜裂,位于眼后半部下方,鳃孔位较低,几乎全部或大部分在口裂水平线之下。
一、银鲳
亦称镜鱼、平鱼,银鲳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区。东海银鲳,春季从台湾海域北部北上到东海北部,每年5月上旬(立夏)以后,渔群就北移进入浅水区生殖,喜欢在浅海岩礁、沙滩水深10米~20米一带,早晨及黄昏时在水中上层活动,不甚活跃。喜欢在阴影处成群,小潮时鱼群更为集中。
二、金鲳
也叫黄腊鲳,金鲳,金鲳鱼是暖水性中上层鱼类,栖息在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的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海区中。金鲳鱼体型较大,一般不结成大群,春夏季由外海游向近海,冬季又游到外海深水区。大的个体有5公斤~10公斤。金鲳鱼肉细嫩,味鲜美,为名贵的食用鱼类,唯产量不大,所以可作为海水养殖的对象。
三、红鲳
别名也叫淡水白鲳,原产南美亚马逊河,为热带和亚热带鱼类。具有食性杂、生长快、个体大、病害少、易捕捞、肉厚剌少、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等特点,幼鱼阶段还可作观赏鱼。
淡水鲳于1982年被引入中国台湾省,之后人工繁殖成功,1985年从台湾省经香港引入广东省试养,1987年获得人工繁殖成功,以后逐渐推广全国,成为年产量最高的名特品种之一。
四、刀鲳
又名眼眶鱼,属肉食性鱼类,喜欢追逐发光的猎物,主要栖息于较深的水域,有时会游到沿岸水域觅食,甚至发现于河口区。可食用,肉少,肉质细脆,口感与银鲳鱼相比较粗糙。可由沿岸之定置网所捕获,另外巾著网、拖网亦常大量捕获。可当近海延绳钓之活饵,或制成鱼粉或猫粮。
五、乌鲳
分布于印度洋北部沿岸至朝鲜、日本以及中国沿海等,属于热带及亚热带中上层鱼类。其一般生活于水色澄清的海区。体呈卵圆形,高而侧扁,体长可达40厘米以上。乌鲳为中国的南海、东海的经济鱼类之一,是大众化的食用鱼,并为出口鱼种。
六、灰鲳
近海暖温性鱼类,分布于我国沿海和日本、东南亚等地。灰鲳生长迅速,肉质肥厚,口味鲜美,是上等的食用鱼,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为近海洄游性中上层鱼类,平时分散栖息于潮流缓慢的海区,冬季在黄海南部和东海弧形海沟内越冬。成鱼主食水母、底栖动物和小鱼;幼鱼主食小鱼、箭虫、桡足类等。
七、刺鲳
俗名䖳鲳、肉鱼、瓜核、肉鲫、南鲳、玉昌、海仓。生活于亚热带海域,幼鱼栖息于表水层,常躲藏于水母触须中以寻求保护,成鱼则为底栖性鱼。肉食性,以小型底栖无脊椎动物为主。产浮性卵。
八、斑点鸡笼鲳
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我国产于南海和东海南部,在广东省沿海产出较多。生活于10~49米深的海域,栖息于沙泥底质的浅水区,常在港口或沙洲等地区出没,属中下水层鱼类。杂食性,以藻类及小型底栖无脊椎动物为主。
九、条纹鸡笼鲳
俗名蜈蚣鲳、婆心鲳、龟花鲳,暖水性鱼类。体长一般100毫米左右,大者可达200毫米。栖息于近岸浅海,亦会进入河口咸淡水处。为广东沿海一带习见种。体形较小,但数量较斑点鸡笼鲳为多。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中国产于南海和东海。
扩展资料:
鲳鱼属于鲈形目,鲳科。体短而高,极侧扁,略呈菱形。头较小,吻圆,口小,牙细。鳃孔小,鳃耙短弱,排列稀松。上颌骨达眼前缘的下方。两颌各有1行细齿,排列紧密。成鱼腹鳍消失,尾鳍分叉颇深。下叶较长,体银白色,上部微呈青灰色,以甲壳类等为食。体短而高,极侧扁,略呈菱形,体长约20厘米。
鲳鱼为近海中下层鱼类。以小鱼、水母、硅藻等为食。有季节性回游习性,生殖期5-6月。鲳鱼主要分布于中国沿海、日本中部、朝鲜和印度东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鲳鱼
您好,海南岛金鲳鱼在家乐福、大润发、永辉超市都有卖哟,想买金鲳鱼的话可以去这些超市逛逛。或者是去海南临高后水湾的海丰养殖基地采购,后水湾是金鲳鱼最大的养殖基地,想吃新鲜的金鲳鱼可以选择周末去后水湾出海垂钓,现抓现吃,味道更鲜美。
一、别名的不同
白鲳:学名短盖巨脂鲤,别名也叫淡水白鲳。
黑鲳:俗名黑鲳、铁板鲳、乌鳞鲳。
二、分部地区的不同
白鲳:原产南美亚马逊河,为热带和亚热带鱼类。
黑鲳:分布于印度洋北部沿岸至朝鲜、日本以及中国沿海等,属于热带及亚热带中上层鱼类。其一般生活于水色澄清的海区。
三、外形不同
白鲳:
体近似三角形,甚侧扁。背缘浅弧形隆起;腹缘深弧形隆起,锐薄如刀。口小前位,几乎呈垂直状。体被细小鳞,不易察觉。侧线不完全,分两支。背鳍基底长于背鳍,大部鳍条埋于皮下,仅末端外露。腹鳍条细长。尾鳍叉状。
黑鲳:
体呈卵圆形,高而侧扁,体长可达40厘米以上。背、腹缘甚凸出、头小,吻短,口小,两颌牙细尖,鳃耙粗短。体被小圆鳞,呈黑褐色。侧线明显稍成弧形,尾柄处的侧线鳞较大,形成一隆起脊。